大市點睇|港股短期調整不礙長期 內需股或蓄勢待發

【點新聞報道】港股三大指數今日(25日)調整收跌,科技指數盤中一度轉升。截至收盤,恒指跌1.32%,報23034.02點;科指跌1.57%;國企指數跌1.39%。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師吳永強表示,目前港股仍處於高位震盪階段,並不意味着轉勢。今日市場的下跌更多是一個合理的調整過程。
吳永強指出,近期港股特別是科技股累積了較大的升幅,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超買情況,因此市場需要進行高位調整以保持健康走勢。他提到,從今日市場的表現來看,低開後跌幅很快被收窄,顯示出市場底氣仍足。雖然美國股市跌幅有所擴大,但港股仍能堅守在23000點的重要心理關口。此外,今日大市成交額達到3296億港元,近於過去四個交易日的平均水平,顯示出資金仍在持續流入港股市場。
展望後市,吳永強表示,短期內港股可能會繼續進行高位整固。他指出,近期由人工智能相關概念股所引發的炒作行情可能已接近尾聲,若要市場繼續向上突破,則需要更多的催化因素。而下一個可能的催化因素或將出現在兩會期間,投資者可留意是否有超預期的政策出台,特別是針對AI發展的支持性政策。
吳永強認為,若港股能夠守住22500至22700點的支撐位,則後市走勢或許不會太差。22500點是過去五年恒生指數市盈率的平均值,而22700點則是近期十天移動平均線的水平。
在短線操作方面,吳永強建議,在恒生指數位於23000點上方時,重倉持有科技股的投資者可考慮適當減倉,等待市場可能出現的回調後再行部署。同時,他也提到,若投資者認為科技股風險較高,可關注內需股,特別是服務性的內需股,如飲食、旅遊等板塊。這些板塊在資金輪動後,有望成為下一輪資金追捧的對象。
此外,吳永強認為投資者亦需關注中美關係等外部風險因素,以及兩會期間政策出台的情況。他強調,若政策力度未及預期,投資者或要應對出現的市場波動。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