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劇活化灣區非遺 《英歌》同名紀錄片深圳點映

《英歌》藝術總監史前進,總編導錢鑫、王思思,主演依力凡、龐冠宇、梁綺琦與觀眾面對面交流。(點新聞記者胡永愛攝)

【點新聞報道】近日,舞劇《英歌》在深圳濱海藝術中心連演三場。這部視覺震撼、非遺活化、敘事張力的舞劇,不僅吸引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觀眾,更有全國朋友們跨省前來觀看。2月22日下午,舞劇《英歌》同名紀錄片點映會暨主創主演見面會舉辦,揭開舞劇《英歌》背後的故事,感受從非遺民俗到舞台藝術轉化的全過程。

據悉,廣州歌舞劇院今年迎來創立60周年,一直致力傳播推廣嶺南文化、灣區故事、中國精神。繼舞劇《醒·獅》、《龍·舟》後,推出的舞劇《英歌》在傳承非遺文化的同時,通過創新的舞台表現手法賦予古老文化新的生命力。舞劇《英歌》製作人張毅回顧了舞劇《英歌》從創排到全國巡演的歷程,其表示:「我們一直致力於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相融合,希望通過舞劇《英歌》,讓更多人了解與感受嶺南文化乃至中華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讓作品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紀錄片導演鄭一見分享了主創團隊及舞蹈演員們對藝術的執着和熱愛。(點新聞記者胡永愛攝)

活動上,舞劇《英歌》同名紀錄片首次線下展映。紀錄片以獨特的視角,記錄了舞劇創作過程中的艱辛與感動,從深入潮汕鄉鎮村落採風,邀請非遺傳承人對演員進行指導,主創創作靈感及相互協作,到舞台上每一個精彩瞬間的打磨,都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紀錄片導演鄭一見分享道,為了真實呈現舞劇《英歌》的魅力,團隊長期跟拍力求捕捉每一個動人細節,展現主創團隊、舞蹈演員們、全體劇組對藝術的執着和熱愛,以及傳統文化在當代舞台上煥發出的新活力。

《英歌》吸引了很多關注非遺文化的粵港澳灣區觀眾。(點新聞記者胡永愛攝)

主創見面會上,《英歌》藝術總監史前進,總編導錢鑫、王思思,主演依力凡、龐冠宇、梁綺琦與觀眾面對面交流。有觀眾驚喜地發現其中不僅有英歌舞,還以創新方式展現了潮汕美食牛肉丸、潮汕木偶戲、剪紙、木雕等,甚至將潮汕傳統建築的元素融入到演員的服裝之中,「我們在前期踩點做功課中,在潮汕與當地人進行了很深入的交流,整個行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源自民間、來自傳統的一種力量,他們表現出的英勇、奉獻、對故鄉故土的眷戀,都很打動我們。」總編導錢鑫表示。

(點新聞記者胡永愛報道)

相關報道:

《哪吒2》澳門首映禮 精美動畫碰撞當地信俗文化

香港舞蹈團三度重演《風雲》 鄭伊健聶風造型驚喜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