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前瞻|財赤下開源節流 公務員是否要凍薪減薪?

【點新聞報道】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本月26日公布,政府早前提出加強開源節流,以應對千億赤字。對此,社會各界關注公務員應否凍薪或減薪以協助「滅赤」。點新聞記者採訪了多位立法會議員及學者,探討他們對解決財赤的建議及對公務員薪酬調整的看法。
立法會議員林順潮醫生在接受訪問時,明確反對立即實施公務員減薪。他解釋,若公務員帶頭減薪,可能會引發整體經濟的進一步收縮,形成惡性循環,從而拖累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力。儘管如此,他贊成今年實施凍薪,並通過其他方式來控制公務員薪酬開支的增長。例如,可以考慮推出「肥雞餐」,即自願離職計劃,或者凍結新增職位,既能節省開支,又不至於影響公務員的士氣。

林順潮進一步建議,若未來幾年的財政狀況沒有明顯改善,政府可逐步調整公務員薪酬,從2026年開始的三年內,累計減薪8%。他強調,這樣的漸進式調整不僅能減輕財政壓力,還能避免對社會和經濟造成過度衝擊。

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則強調,應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解決財赤問題。他指出,特區政府的經常開支從2018年的4080億元增至2024年的5800億元,增幅顯著。他強調,減少公務員薪酬並不是唯一解決財赤的途徑,關鍵在於部門內的資源管理與合理分配。他認為,只要各部門能夠有效控制支出,對削減財赤的幫助將會更加顯著。
邵家輝舉例指,疫情期間,大量人員被派駐邊境關口負責體溫監測等工作,但隨着疫情結束,這些人員的工作負荷已經減少,相關部門應考慮重新調配人手,以避免資源浪費。他還提到,政府應檢視各個部門的職能,考慮是否需要減少某些職位或合併職位,避免不必要的開支。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對公務員凍薪或減薪的效果持保留態度。他指出,政府面臨的財政赤字主要是由於土地出售收入下降,而非公務員薪酬引起。他解釋指,公務員薪酬每年雖然有所調整,但即使公務員凍薪或減薪,對財政赤字的影響有限,更多只是短期的應急措施。
莊太量認為,政府應尋找更具長遠性的開源方法,例如吸引外資或出售部分政府資產來增加收入,在短期內增加現金流。政府長遠更應多探討如何改善土地政策,增加穩定的收入來源,並通過進一步優化公共開支結構來減少財赤。
綜合政界和學術界的意見可以看出,本港面對的財赤問題並非一蹴而就可解決,公務員薪酬調整只是眾多財政工具中的一個選項,面對即將公布的財政預算案,社會各界對政府的節流措施充滿期待,同時也希望看到更加多元的開源舉措,以應對長期的財政挑戰。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平衡財政穩健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將是政府面臨的一大挑戰。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