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聲|版權豁免與「選擇退出」:平衡創新與權益

人工智能(AI)技術的突破如雨後春筍。

文/陳曉峰

2月1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寓意春回大地、降雨漸增,萬物自此甦醒。這恰如人工智能(AI)技術的發展浪潮——技術突破如雨後春筍,唯有「法律甘霖」灌溉,方能茁壯成長。立法會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昨日(17日)開會探討《版權條例》修訂,完善對AI技術發展的保障,正是香港把握機遇、平衡創科與版權利益的關鍵一步。

政府去年就修訂《版權條例》展開公眾諮詢,探討引入「文本及數據開採豁免」的可能,允許AI開發者在合理範圍內使用版權作品訓練模型,適用於商業與非商業用途。此舉獲創科業界普遍支持,認為能降低開發成本、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但版權擁有人多持反對立場,憂豁免損害利益,進而影響行業發展。

為此,政府提出「選擇退出」選項,保障版權人明確聲明保留權利,即版權人可要求人工智能開發商不使用其作品為模型訓練。筆者於去年8月提交公眾諮詢回覆時,亦支持此機制,考慮到AI發展和版權擁有人的利益平衡,筆者進一步建議,可由國際政府間機構——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設立登記註冊系統。儘管香港的《版權條例》不適用於外國創作者,這個登記註冊系統將讓全球各地的版權擁有人可自願登記其作品權利。在Web 3.0的數據主權理念下,運用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的生成作品能夠辨認其作品背後的每位數據貢獻者,自願登記的版權擁有人便能分配AI開發後的利潤成果。此構思與英國去年12月公布的版權和AI公眾諮詢改革方向「撞橋」。英國的公眾諮詢建議允許商業用途的文本及數據挖掘,並規定開發者若採用「選擇退出」機制,須獲得版權人的授權許可並支付報酬。世界趨勢顯然易見,香港應繼續向此方向發展,為全球樹立標桿典範。

AI發展不應被政治化。近日,韓國以「收集過多資料」為由,要求下架中國AI模型DeepSeek,卻仍允許ChatGPT運作,這種做法顯然存在雙重標準之嫌。此類將科技、貿易問題政治化的做法,阻礙行業合作與開源共享。DeepSeek不過是中國AI軍團的「先鋒小兵」,從語音識別到自動駕駛,中國科技企業已然孕育出「千千萬萬個DeepSeek」。事實上,DeepSeek等開源模型推動「合作競爭」(co-competition),降低技術門檻,惠及中小企業與學術研究,正是AI普惠性的體現。

要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沃土,推進良好AI發展生態,香港需兼顧政策、法律、數據、人才四大支柱。國際上的人工智能技術投資者及創作者正尋找一個願意接納他們的地區,以便能和平且卓有成效地發展人工智能。香港若能融合各地優點,將成國際AI法規的先行者,吸引跨國企業和人才落戶,繼續鞏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香港更可作為國家發展的多功能「超級沙盒」,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既引入國際經驗,也可為內地探索數據跨境流動、版權分配等議題提供試點。正如雨水節氣滋養大地,香港的法律與政策創新,亦將為全球AI發展注入活水。

在立法會審議修例之際,筆者期待政府能廣納各界意見,在迅速行動的同時,於版權人權益與AI發展之間尋求最大公約數,使香港如春雨後的竹林,孕育出新一波參天科技勁竹。

(作者為律師、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