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胡醫聊|本港流感季還要持續多久?一定要接種疫苗嗎?衞生署署長林文健話你知

【點新聞報道】自今年1月開始,香港正式邁入流感季節,流感活動水平持續攀升,街頭巷尾咳嗽之聲漸增,引發了公眾對於當前流感活躍程度的廣泛關注。流感季節究竟會如何發展?其持續時間將有多長?是否存在演變為「流感大流行」的風險?本期《肥胡醫聊》邀請衞生署署長林文健,一起談談流感季,幫你更好掌握本港流感季節趨勢及預防措施。
本港的流感季現狀如何?
關於香港當前流感季節的現狀,林文健指出,香港的流感季節自1月起便已拉開序幕,且其活躍程度一直在不斷攀升,目前正處於高峰期。傳統而言,流感季節通常會持續3到4個月後結束,但目前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病毒流行株的變化、社區疫苗覆蓋率、個人衞生習慣以及環境衞生狀況等。

在病毒流行株方面,林文健進一步解釋說,本次香港流感季節主要以甲型H1流感病毒為主導。實驗室檢測的樣本以及社區監測結果均顯示,H1病毒佔據主要地位,同時也不到3%的H3病毒以及部分乙型流感病毒存在。
此外,林文健還指出,香港周邊地區的流感活動同樣十分活躍,整個北半球基本都已進入流感季節。對於香港居民常去的旅遊目的地,如日本、韓國和歐洲等國家,甲型H1流感病毒同樣佔據主導地位。
點解要接種疫苗?
進入流感季節,無論是行街還是旅遊,都「提心吊膽」,怕自己惹到病毒。市民該如何減低自己感染的機會?林文健表示,打疫苗一定是重中之重。

「疫苗真的很有效,第一是預防感染,第二就算你感染了,接種了疫苗也可以令到病情減輕。」林文健以上年舉例指,上年共有31宗兒童因流感導致的嚴重或死亡個案,根據比例,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出現嚴重個案的機會將高3倍多。若將範圍縮小至2至5歲的兒童,「沒有接種疫苗的兒童會有6倍多的機會重症或死亡。」
今年流感嚴重個案情況如何?
林文健表示,長者和幼童都是流感季的重點人群。包括長者在內的成人方面,林文健提到,嚴重或死亡個案今年已有231宗,當中有137宗病逝個案。據2月初的最新分析,在231宗個案當中,有超過75%沒有接種疫苗;在病逝個案當中,有超過九成為65歲以上的長者。

至於幼童,今年暫錄得9宗嚴重個案,「這9宗個案中,有7宗是沒有接種疫苗。」林文健說,「其實很明顯,預防第一一定是接種疫苗。」
自然療法可以代替疫苗嗎?
「無論在我們的研究當中,或實際經驗,很多家長都覺得兒童接種疫苗會覺得不舒服,用一些自然療法,例如香薰油、椰子油,就可以防病。」林文健解釋,「但這些絕對是謬誤。從科學上來說,從來沒有證據表明,透過一些另類的治療就可以預防病毒進入身體。這些自然療法完全沒有根據。」

林文健透露,至今已有超過97%的幼兒中心、幼稚園、小學以及中學參與了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計劃,已有超過197萬人接種。18歲以下的人群,即6個月到18歲,覆蓋率越有六成;65歲以上的長者,覆蓋率也超過了50%。
今年開放接種疫苗的網上預約,全港十八區亦都成立了地區康健站,而醫管局轄下的醫院,無論是專科或普通科門診,都會提供接種服務,基本上達到全覆蓋。

「有些經濟負擔有問題的弱勢社群,政府都全補貼,資助他們去接種疫苗。」林文健說,「診所、長者院舍亦都『送外賣』,透過資助院舍和醫管局合作,幫助老人家接種。長者院舍覆蓋率很理想,接近80%住在長者院舍的老人家都已接種了流感疫苗。」
怎麼確定自己是流感還是傷風感冒?
「很多時候市民誤解了,認為發燒一定是流感。」林文健表示,市民對傷風感冒、感冒、流感容易混淆,若不是流感而吃了一些治療流感病毒的藥,就會導致不是對症下藥,亦導致耐藥性問題。

林文健科普,「普遍來說,傷風感冒症狀較輕微,而流感會有強病徵。很多人會有喉嚨痛、咳嗽、流鼻水、肌肉痛,不少人會頭痛、腹瀉或作嘔,這些病徵基本上都較重。」而高危人群,包括長者、小童、孕婦及長期病患者,若有病徵,最好盡快就醫。
未來可能出現流感大流行嗎?
很多人關心今年是否會出現流感大流行。林文健表示,以前不是未出現過流感發生突然的變化,但政府已經嚴陣以待,有充足準備應對。
他認為市民亦無需過度擔心,「抗病毒藥物我們有充足的儲備,有大約超過1100萬劑抗病毒的『奧司他韋』類別的藥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林文健表示,從長遠來說,本港亦有3個「利器」應付流感大流行爆發。包括強化監測,分析流感病毒在污水量的變化和社區傳播程度是否成正比。另外亦會強化數據分析,以及建立全疫情管理系統等。
林文健還提到,就大灣區方面,本港已經建立了疫情的互通系統,通報機制亦成熟。海外合作方面,本港上年與新加坡傳染病管理局籌備辦公室簽署了疫情交換和合作的協議,相信在多方面的合作都可以強化。
(攝製組:點新聞記者任青、鄔茜、鹿洺、蘇婷;視頻製作:鄔茜、鹿洺;撰文:張宇涵)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