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融合發展要敢於破局

文/黎岩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近日視察深港河套科創園區,並與香港特區政府財經官員舉行座談會,就在外界誤以為夏寶龍選擇在特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前夕視察香港,理所當然地會關注特區政府如何消弭財政赤字之際,由政府新聞處發布的夏寶龍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特別強調的「敢於破局」的新提法,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視。

夏寶龍主任在座談中講到:「希望特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重要講話和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並期望粵港澳大灣區更多互惠合作、聯動發展。」

「破局」一詞,如果根據夏寶龍講話的場景意蘊來分析,就是面對複雜局面,能夠找到切實可行的有效解決方案,簡單講,就是不破不立,立字當頭,提升解決複雜問題的管治能力。唐朝文學家韓愈在《原道》中寫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其意也在於破字當頭立在其中,唯有革除各種窒礙阻力,欲立之事才能大行其道。

夏寶龍主任講話再度明確釋放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融合發展進入攻堅階段的強烈信號。「敢於破局」為香港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敲響了重鼓,奏響了衝鋒衝刺的號角。夏寶龍今次講話雖然再次肯定了在行政長官領導下特區政府的務實有為的管治工作,但就明確要求並期望特區政府繼續改革、勇於創新,當然,前提就是要「敢於破局」。

由此看來,夏寶龍今次視察河套科創園區,顯然是從國家發展大局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大局高度與持續發展的縱深維度,着眼於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長遠發展規劃。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就認為,夏寶龍特登用「敢於破局」這個具有激勵鼓勵動員意義的詞句,應是聽取完一眾司局長們長時間匯報後,可能察覺當中對未來發展的構思缺乏新思維、未見創新創見,或許「只是原地踏步」,未能將中央對香港識變應變求變的明確要求落到管治實處。譚耀宗進而認為,今次會面主要針對未來發展的部署,尤其如何與大灣區城市融合、河套區規劃、北部都會區發展如何與深圳聯動等,當中必須要有充分展現「兩制」優勢的發展新思維,他認為「敢於破局」應是針對相關部署,督導特區政府在變革中求得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已經進入第七個年頭,制度差異以及某種程度仍然存在的地區利益及相互競爭格局形成的「玻璃門」依然橫亙在三地之間。以港口航運發展為例,在廣州、深圳等內地碼頭實施政府補貼政策的誘因驅使下,香港以轉口貿易為主的航運發展更陷入困難。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其普通法體系、金融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程度,既是大灣區走向世界的跳板,也可能因為「兩制」差異而成為經濟要素流動的壁壘。在跨境數據流通、專業資格互認、科研資金過境、專業人才流動、甚至管治理念等關鍵方面,香港與內地仍存在明顯錯位。

夏寶龍強調「破除思想觀念束縛」,直指香港管治團隊故步自封的深層困境。香港公務員體系長期形成的程式優先文化及精英管治理念,要求蕭規曹隨按部就班照章作業,與內地不破不立「先行先試「的改革方法論形成鮮明對比。河套合作區作為「一國兩制」框架下的制度創新實驗田,要求香港管治者突破「積極不干預」的慣性思維,在堅守法治底線的同時,建立更具彈性的治理環境,並最終能夠達致兩園兩制統一管理的運作模式。當然,說易行難,這其中固然有香港普通法法治底線的原因,也確實存在內地基於國家經濟秩序安全穩定的考量。問題確實客觀存在,但發展的關鍵不僅僅在於正視問題,更在於如何發揮「兩制」的制度性優勢,建立一種可以兼容並蓄「兩制」的長效機制。

在這個問題上,香港長期以來奉行的「積極不干預」的自由市場機制,在與具有內地特色的市場機制銜接中,是否仍舊獨沽一味地堅守而不能有絲毫變通呢?一味堅持「積極不干預」,實質上就是無為而治的保守思維,積極不干預不應排斥與時俱進的應變求變。「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當特朗普以其慣有的霸道做派強力干預市場運作之際,香港若然繼續堅持「積極不干預」,會否嚴重削弱市場競爭力呢,確實值得特區管治者反思。

敢於破局,就是勇於改革,要求管治者既要維護香港獨特優勢,又要實現與內地制度體系的創新銜接。香港需要構建能夠發揮「兩制」優勢的「雙軌思維」,在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監管標準的前提下,探索與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的規則對接機制。而在「創新要素跨境流動」方面,需要香港在金融、法律、科技領域實現三重突破。在跨境金融方面,香港可探索建立大灣區專屬的「監管沙盒」,允許區內金融機構突破現有跨境業務限制。雖然事關國家經濟秩序安全,需要得到中央監管機構的批准,但是,特區政府應當就此前瞻性地提出要求訴求,不能坐等中央推出相關政策。

毋庸諱言,夏寶龍的講話蘊含着中央對香港特區管治者的政治信任、強力支持以及高度期望。中央期待特區管治團隊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大環境中,作為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能夠勇於改革,展現更大作為。這種信任與支持轉化為政治動能,就是明確要求特區管治者要突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因循守舊心態,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為強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大灣區建設賦予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的新內涵。在RCEP生效和全球供應鏈重構背景下,香港需要從傳統的轉口貿易樞紐升級為規則機制銜接平台及標準制定者。通過參與制定數字經濟、綠色金融、食品安全、專業資格等領域的灣區標準、亞洲標準乃至國際認可的標準,從而凸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特殊地位,並能夠持續發揮外引內聯的「制度轉換器」與超級聯繫人作用。

在香港由治及興的社會歷史發展的關鍵節點,夏寶龍主任「敢於破局」的講話,對香港是鼓勵更是鞭策,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增添了激勵人心、提振士氣的政治動能。香港管治者需要以「破局者」的勇氣與擔當,在堅守「一國」之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釋放「兩制」之紅利。基於「兩制」始於制度破局的灣區融合發展,終將成就香港鳳凰涅槃式的重生。

相關閱讀:

(有片+多圖)夏寶龍調研河套合作區前海合作區和鹽田港

夏寶龍調研河套香港園區及前海合作區 冀灣區互惠合作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