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特朗普的芬太尼癮
文/黎岩
一如外界所料,特朗普上任伊始,即以其理屈詞窮的美國芬太尼氾濫為藉口,揮舞關稅大棒,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的新關稅。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國政府為着維護國家利益,亦被迫實施報復性反制措施,對美國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徵收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皮卡和大排量汽車徵收10%關稅,並加強規管稀土金屬出口。
令特朗普癡迷上癮、喋喋不休拿來說事的芬太尼,究為何物?何以會影響到全球兩大經濟體明火執仗地幹架?
芬太尼的發源地在歐洲,由比利時藥學家保羅·楊森(國際著名藥企楊森製藥創辦人)於1959年合成,並於1968年在美國獲准用於鎮痛麻醉之醫療用途。楊森在1974年合成了舒芬太尼,1976年合成了卡芬太尼,1990年合成了瑞芬太尼。這些都是改良改進的芬太尼鎮痛劑。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於2015年的醫療保健活動所使用的芬太尼有1,600公斤(3,500磅)。截至2017年,此藥物是醫學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合成鎮痛麻醉類藥物,就連美國各大醫院也廣泛使用。
這種藥物比嗎啡鎮痛效果更強,是後者的80-100倍,而且製作容易,價格低廉,副作用更小,藥效迅速,呼吸抑制作用弱,於是很快成為廣受醫學界歡迎的止痛藥。當然,任何藥物若然長期使用,都必然會產生副作用,芬太尼就是如此,極易成癮,從而導致芬太尼毒癮在美國等地迅速氾濫。
從國內情況來看,中國是全球首先整類列管芬太尼物質的國家,多達23種芬太尼物質被列入監管行列,對這種藥品的生產、運輸、使用和輸出等方面的管制非常嚴格,為全球防範芬太尼非法制販及濫用發揮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衞生部1979年發布的《麻醉藥品管理細則》便已經將芬太尼針列為處方限量清單。當時的細則內容包括醫院「藥劑科有專人負責、專櫃加鎖、專用賬冊、專用處方、專冊登記。處方保存5年」。2017年3月,又將卡芬太尼等四種類物質納入列管。2019年5月1日開始對芬太尼類物質進行整類列管。「整類列管」意味着在中國未經國家監管授權生產或使用的所有芬太尼類物質均被視為毒品,其生產、販賣、出口都適用毒品管制法律法規。與此同時,由於該類麻醉性鎮痛藥連續使用後易產生依賴性或導致癮癖,其生產、物流、使用都被納入技術標準和操作細則嚴格的國家管制,以防止衍生各類社會問題。
事實上,境外產品或化學原料並不是美國的違規和非法芬太尼供應的唯一來源。例如,蘭德公司在2019年的一份報告提到,1991—1993年間,在波士頓和紐約地區導致100多人死亡的含有3-甲基芬太尼的物質,被溯源到堪薩斯州的一處非法作坊生產。
蘭德公司報告提及,2005—2007年間,在芝加哥、底特律和費城導致近1000人死亡的芬太尼成分物質,經美國和墨西哥的執法部門聯合行動,追蹤並摧毀了位於墨西哥中部城市的托盧卡(Toluca)市。這或許是美國政府將應對芬太尼濫用的目光擴展到尋求境外合作的起源。當然,這也是特朗普今次橫加墨西哥與加拿大關稅的理據之一。
問題是,芬太尼原料極易生產,在相關化學物質被識別和管制之前,就如同新冠病毒一樣迅速變種,毒販集團就已創造出了新的變種,從而迅速適應了新的環境,甚至可以瞞天過海經加拿大、墨西哥邊境長驅直入美國。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的研究報告就證實,前端化學品被運往墨西哥,在那裏被轉化成芬太尼,然後走私到美國。
從根源來看,即便中國的芬太尼原料不輸入到美國,其他國家也會對其輸入,只要美國國內有龐大的合法非法需求,這種藥物就會輸入。即便是美國禁止輸入,其國內也會自行生產,究其原因,這種藥品在其國內氾濫,其實是美國對個人使用毒品行為的放縱所致。很明顯,特朗普不能因為由墨西哥利用中國產的鋼材製造的刀具在美國殺人,就懲罰中國,此等昏聵邏輯顯然站不住腳。
所以說,芬太尼只不過是打壓遏制中國和平崛起成癮的美國政客實施關稅貿易戰的虛妄託辭而已,其真正意圖就在於利用高關稅扶持本國製造業與就業。殺敵三千,自損二千八。對美國製造業廠商來說,提高原材料關稅就是噩夢。福特汽車就深受其害。還有軍火商雷神公司(Raytheon),在中國有超過2000家供應商。最倒楣的還是那些農產品主要賣給中國的農業州,產品賣不出去,農民到處鬧事,議員也給特朗普施加壓力。特朗普第於第一個任期內前前後後給了幾百億美元的農業補貼。更為要命的是,橫加關稅,普羅市民不得不面臨高物價的通脹。
雖然徵收10%關稅可能會打擊40%中國對美商品出口,危及中國0.9%的國內生產總值。但是,中國產品價格與質量優勢大、替代性小,即便特朗普要在原有約20%關稅上加徵10%,「中國製造」面對30%關稅仍具競爭力與吸引力。而且,隨着中美持續交惡,美國的貿易只佔中國逾11%,美國市場對中國沒那麼重要了。中國經濟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日趨降低,在面對美國貿易施壓時,有更多的緩衝空間和調整餘地。面對如此局面,只能呼籲芬太尼癡迷上癮的特朗普「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