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中國1月服務業PMI為51 連續25個月保持擴張

財新1月中國服務業PMI跌至51,但仍連續25個月保持擴張勢頭。圖為福田CBD。(點新聞資料圖片)

【點新聞報道】年初中國服務業延續平穩運行態勢。財新今日(5日)發布的1月中國服務業PMI為51,擴張度較前值回落1.2個百分點,雖創去年10月以來新低,但仍連續25個月保持擴張勢頭。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介紹,1月服務業供需均有所擴張,經營活動和新訂單指數雙雙連續25個月高於榮枯線,惟增速略放緩,外需指標在經歷去年12月短暫下降後重拾升勢,業界情緒亦維持樂觀。

財新報告稱,1月服務業基礎需求的改善,帶動新業務量的增長,加之業務拓展措施取得成效,支撐服務業經營活動錄得增長。當月,外需指標也有改善,新出口業務量結束了去年底的下降趨勢,重拾增長。

數據還顯示,在新業務增速放緩、企業效率提升疊加影響下,服務業積壓業務量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下降,惟降幅輕微。伴隨着產能壓力的輕鬆,服務業用工規模在上月進一步收縮。樣本企業反映,離職和裁員是當月服務業用工量錄得去年5月以來最急劇降幅的主因。

價格指標方面,1月服務業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加劇,企業普遍認為,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揚,導致近期平均投入成本攀升。為應對成本壓力,服務業企業連續第二個月調升銷售價格,但平均加價幅度僅算輕微,表明企業為促進銷售寧願自行消化部分增加的成本。

出行消費行業丁財兩旺

記者留意到,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1月中國服務業PMI雖較前值下降1.7個百分點至50.3%,但仍延續擴張態勢;其中,道路運輸、住宿、餐飲、生態保護及公共設施管理等行業PMI升至擴張區間;航空運輸、郵政、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貨幣金融服務等行業PMI繼續位於55%以上較高景氣區間。

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觀察到,今年春運返鄉高峰提前,跨區域人口流動亦優於去年同期,遠距離出行旅客發送量漲幅尤為明顯。細分結構看,假期前五日,跨境出行同比增長24.2%,春節檔電影票房同比提升13.7%,特色景點熱度顯著升溫。至於服務業方面,1月與居民出行消費相關的道路運輸、住宿、餐飲等行業活躍度有所增強,航空運輸、郵政等行業PMI也保持在較高景氣區間。

華金證券首席宏觀及金融地產分析師秦泰表示,春節長假期間,鐵路和航空的日均旅客運輸量分別達到2019年同期日均值的136.1%和126.3%,同比分別錄得6.4%和5%的增長,綜合春節檔電影票房收入錄得同檔期歷史新高,今年全年中國服務消費需求或以稍高於居民收入的增速平穩偏高增長。

居民增收政策料續增強

展望後市,1月服務業經營預期指數仍處於擴張區間,且較前值上漲超2個百分點,預示業界對未來前景持樂觀態度。樣本企業普遍預期,業務發展計劃和政策扶持將在未來12個月促進銷售。不過,部分企業也憂心競爭的加劇,以及貿易前景的不明朗,或對服務業需求帶來利淡影響。

王喆指出,新的一年裏,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效果或邊際放緩。另一方面,海外政策不確定性增加背景下,出口環境或有所惡化,這將是中國經濟要面臨的巨大挑戰,建議宏觀經濟政策依據客觀形勢變化及時調整,並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作為今年政策着力的重點。

秦泰認為,在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出口不確定性明顯提升背景下,大力提振消費的主要政策抓手料將聚焦對耐用消費品實施全年連續的高強度補貼,藉此讓商品和服務消費內需同時擔負起「穩增長」的中流砥柱作用。趙偉相信,隨着節後企業復工、復產的推進,生產端或重返擴張區間,預計未來PMI有望回升。不過,受發達經濟體景氣度轉弱,以及美國加徵關稅影響,中國出口下行風險或將加大,未來可關注增量政策方面的邊際變化。

(點新聞記者倪巍晨報道)

相關閱讀:

1月香港PMI微跌至51 連續4個月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