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黎受審|法官質疑《蘋果》誤導市民「反修例」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力危害國家安全案,昨日(22日)踏入第一百二十三天審訊。控方繼續盤問黎智英。黎智英承認他在2019年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時任國務卿蓬佩奧、時任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會面,其後出席美國智庫的訪談節目,並撰文發表意見。控方指節目主持人聲稱香港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是以移交潛逃至香港的殺人犯作藉口,實際是方便中央政府把反政權的政治犯送往北京受審,黎智英沒有更正主持所說,是故意誤導觀眾。黎否認,但聲言他同意主持人說法,並揚言有過百萬人這樣想,法官杜麗冰隨即駁斥黎智英:「這是因為有過百萬人看你的報紙(《蘋果日報》)而誤解事件。」
控方昨日重提黎智英在2019年7月10日與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簡稱FDD,專注於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研究的美國非牟利研究機構)的訪談片段,訪談主題為《抗爭、打擊、香港的未來:與黎智英的對話》(Protests, Crack Downs, and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A Conversation with Jimmy Lai),訪談主持人為FDD高級副研究總裁、美國作家喬納森香潔兒(Jonathan Schanzer),嘉賓為黎智英,出席者包括前美國陸軍副參謀長基恩(Jack Keane)、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夫維茲(Paul Wolfowitz)、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
為謊言張目 認為「人多」就不算誤解
控方指,節目主持喬納森香潔兒指稱香港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是以移交潛逃至香港的殺人犯作為藉口,實際是方便中央政府把反政權的政治犯送往北京受審,而黎智英沒有更正主持所說,是故意誤導觀眾。法官李運騰追問黎似乎同意主持的說法,控方亦追問,為何黎沒糾正主持的誤解,黎指,他認為不是誤解。法官李運騰再問,黎為何有此想法?黎稱,因為如果只是針對謀殺犯,便不會有上百萬計的市民上街「抗議」。法官杜麗冰質疑指,「示威者」亦可能如黎一樣有誤解,黎不同意,聲稱指有過百萬人這樣想,杜麗冰則指這是因為有過百萬人看了你的報紙(《蘋果日報》)而誤解事件。法官李運騰再問黎「可能過百萬人相信了你的想法?」黎回應指他沒有如此大影響力。
法官杜麗冰問黎智英,有否因為特朗普指香港修例風波的示威暴力場面屬「暴動」而感到失望,黎智英指,他同意激進「示威者」衝擊警方防線等暴力行為亦算是「暴動」,故同意特朗普的說法,但黎智英辯稱暴力行為只屬少數。
認為美認定港「暴動」有利外力介入
黎在2019年8月2日向Mark Simon傳訊息指,特朗普把香港的暴力示威活動定義為「暴動」,反而更容易讓美國參議員下定決心更早來港觀察情況,更認為這是特朗普送給他們的禮物。
黎智英在訪談中指控中國有意侵佔香港,表明美國支持香港可向世界展示其道德權威,皆因香港是中國內唯一一個地方分享西方價值觀並在對抗中國。黎智英指若外國與中國進行冷戰,將會是一場價值觀相互競爭的戰爭,而香港會站在美國一邊,犧牲性命、自由、所擁有的一切,站在前線為美國而戰。黎智英重申美國必須知道美國不僅需要支持香港,也需要在冷戰中使用道德權威來取得勝利,由於中國沒有道德權威,中國便會像是手無寸鐵般打仗,美國擁有「核武」,便能在一分鐘內打敗中國。
黎智英在庭上辯稱,他並非指真正的「核武」,而是以「核武」比喻道德價值觀。法官李素蘭即指:「黎生,聽眾即時聽到你在訪談節目的言論時,怎麼能理解這是一個比喻」,又指黎即使當時是以「核武」比喻道德價值觀,黎的想法亦是無聲的,沒有人會知道黎當時是以「核武」比喻道德價值觀。法官杜麗冰亦指,黎在發表意見時沒有明確指自己當時以「核武」比喻道德價值觀,黎則回應指整個對話涉及中美冷戰,而冷戰正是較量道德價值觀,故他認為他的說法非常清晰。黎亦確認他借取了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女助手Mary Kissel的想法。
法官批黎前言不對後語
黎智英的好友、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女助手的Mary Kissel,曾建議黎智英與蓬佩奧會面時可建議美國「制裁」打擊香港「示威者」的中央和特區政府官員的子女。黎在庭上辯稱,他最後只要求美國「制裁」中國和特區官員,沒有要求美國「制裁」他們的子女。
控方指出,黎建議美國政府拒發中國和香港特區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其後建議美國政府撤銷他們子女的學生簽證,可見黎智英的建議愈來愈進取及咄咄逼人。
控方指出,黎智英在2019年8月撰文,要求美國人寫信給美國參議員、眾議員和政策制定者,利用其政治敘述來阻止中國侵犯香港人的自由,建議美國政府拒向中國領導人和特區官員的子女發出學生簽證,並擴大香港和台灣的學生簽證數量。
法官李運騰指出,黎智英早前聲稱他沒有要求美國制裁中國和香港特區官員的子女,但卻建議美國政府拒發他們子女的學生簽證,其說法自相矛盾,前言不對後語 ,黎則辯稱拒發(deny)學生簽證不算是「制裁」。
控方隨即展示黎智英在2020年5月29日撰寫的文章《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黎智英在文中提議外國可以撤銷(revoke)中國和香港特區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讓香港人在美國獲得更多的移民和簽證特權,以報復中國鎮壓香港。法官李素蘭提出,黎早前提到不要批出中國及香港特區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在這篇文章又提議撤銷中國和香港特區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黎智英同意。
法官杜麗冰追問,黎所提議的撤銷中國及香港特區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是否「制裁」的一部分?黎回應:「你可以這樣說。」
(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