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郵輪碼頭淪「死場」亟需轉型 未來應優先考慮青年元素和居民需要?
【點新聞報道】啟德郵輪碼頭耗資82億港元興建,啟用超過10年,惟礙於定位單一,造成日常人流無法維持正常商業運作,幾乎淪為死場。隨着政府計劃今年內重新招標營運商,外界關注碼頭未來何去何從。
僅當成客運基建 未能釋放碼頭發展潛力
回顧過去,啟德發展計劃作為政府十大基建項目之一,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形容,啟德碼頭將成為世界一流的基建,與其他地方的郵輪設施競爭。政府曾提及,發展郵輪旅遊能豐富香港的旅遊產品組合,為本地居民提供新選擇的同時,也為旅遊業界增加機遇。郵輪旅客到港後,通常會由經營陸上觀光的旅行社安排,到香港不同景點或地區觀光和飲食娛樂,或在登船前或落船後在港留宿及消費,對本地的旅遊、酒店、零售、交通及飲食界均帶來效益。
遺憾的是,碼頭未有達到預期般的成效。去年有立法會議員質疑,香港郵輪數目已經遠低於新加坡,啟德碼頭竟然連尖沙咀海運碼頭都不如。當時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解釋,啟德定位並非商場,而是客運基建,如果舉辦活動而影響客運功能,需要「小心諗清楚」。當局回應也突顯過去10多年政府只把啟德郵輪碼頭當成運輸設施,沒有充分釋放其發展潛力。
直至近期,政府釋出善意,新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表示,啟德郵輪碼頭將於今年內重新招標,又會考慮為新承辦商制訂一系列指標,如每年吸引的郵輪停泊日數,以此應對全球郵輪旅客數量預計在2028年增至4000萬人次的趨勢,同時也同步推動碼頭的轉型升級。
碼頭班次稀疏致十室九空 親子餐廳靠一優勢成倖存者
點新聞記者早前到啟德郵輪碼頭實地視察,雖然碼頭仍保留着基本的上落功能,但班次並不頻繁。記者查詢官網發現,今年1月至4月間,共有41班次停靠香港,平均每月約十班,當中有較多船隻選擇前往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翻查入境處資料,由12月31日至1月6日,碼頭共接待10,789人入境,10,429人出境,平均每日只有約3000人人流,當中出入境人次各有兩日錄得0,令人擔憂。從客觀數據來看,除非碼頭營運商有辦法大幅增加郵輪停泊數量和日數,否則單憑現有人次似乎無法維持正常商業運作。
至於商舖,天台花園僅剩一間親子餐廳營業,其他食肆均已結業,部分電話更加被取消,無法接通。記者成功致電其中一位前商家,該名受訪者表明,不會再度開放營業。面對商舖十室九空,有現場工作人員嘆氣說,「商舖開就開,不開就不開,我們控制不到」。他說,碼頭並非每日都有船隻到港,工作人員通常以兼職形式工作,每三天上班一次,「有船靠,先返工」。
記者成功採訪唯一營業的商家,對方說目前較多熟客,生意就時好時壞,餐廳成功憑着特色兒童遊玩空間吸引不少父母帶同小朋友光顧,有的甚至包場,與親友慶祝生日。被問及會否繼續經營,親子餐廳負責人表示如無意外情況,將會續約。
儘管現場人煙稀少,但仍有零星市民喜歡天台花園的美好風光而經常到訪碼頭,九龍東居民蘇小姐坦言,對啟德郵輪碼頭的印象是「還沒有開始營業」。記者解釋並非沒有開始營業,而是碼頭正常開放,只是有商舖暫時停業。對於重新招標,蘇小姐表示歡迎,認為有助活化碼頭經濟,自己願意繼續支持,希望碼頭能出現如啟德體育園般的繁華景象。
至於交通方面,目前有巴士、專綫小巴或的士來往碼頭。由於記者到訪當日沒有郵輪停泊,據知碼頭營運商會為到訪旅客安排旅遊巴士服務,前往鄰近的港鐵站及市區等地。政府計劃興建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初步構思全長3.5公里,設5個車站,採用高架專屬車道走廊(以高架橋/軌道系統等形式)設計,連接啟德前跑道區至港鐵啟德站,服務該區約5萬居住及就業人口以及旅客。
楊永杰冀改善交通 江玉歡倡增加官商合作
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接受訪問時表示,啟德郵輪碼頭原先打算建設一條接駁單軌,作為交通配套,但一直未能成行。除了交通是首要解決的問題之外,營運也很重要,例如,政府有意善用啟德方艙醫院作青年驛站,期望項目啟用後可以與毗鄰的郵輪碼頭發揮協同效應。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表示,制約碼頭發展的兩大因素包括新冠疫情和交通配套,尤其是交通不便會嚴重影響訪港旅客的的遊玩體驗。對於重新招標,江玉歡期待新的營運商可以吸引更多豪華郵輪停靠,並且最好以香港為母港。她建議,郵輪碼頭營運商是政府的合作夥伴,應該在發展政策上主動建言獻策,同時亦要積極同本港旅遊公司合作,引導遊客一落船就可以到特色旅遊景點了解本地風土人情。
宋芝齡盼增加青年元素 開設倉儲式超市一舉多得
自由黨灣仔支部主席、灣仔青年聯會主席宋芝齡指,考慮到施政報告計劃將啟德方艙醫院改建成「青年驛站」,建議郵輪碼頭的新用途增加更多青年元素,例如,舉辦文創市集、音樂節、鼓勵初創企業進駐,甚至開設「連青人網絡」實體互動平台。
至於「青年驛站」,她認為可以定位為多功能綜合體,以進一步發揮雙方的協同效應。她提出,推動發展青年創業基地,可以設定18-35歲的年齡界限,並推出創業優惠政策和資源,精準地惠及目標青年群體。「青年驛站」亦能增加融入中國歷史元素,如文化創意市集可以絲綢之路為主題,或設立手工藝工作坊,讓青年體驗中華傳統優秀文化。
與此同時,宋芝齡亦指出,政府要研究針對性項目,吸引啟德街坊到訪郵輪碼頭。「若果就連啟德市民都不感興趣,政府又談何鼓勵全港市民到訪。」舉例來說,近年全球多地流行山姆會員店、Costco等倉儲式超市,政府可以考慮以優惠租金引入同類型的商舖。為「青年驛站」等社區提供日常用品之餘,也能便利市民旅和客購買香港商品,一舉多得。她認為,推動碼頭轉型必須以青年元素和居民需要作為首要考慮。
針對上述問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回覆指,當局正努力克服人口少、母港航線有限以及夏季颱風等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計劃通過吸引更多郵輪來港、提升乘客體驗、增強碼頭服務功能等方式進行改進。此外,還將致力於培養專業人才並發展綠色郵輪港口。
事實上,只要政府保持開放態度,願意增加用途和按時興建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郵輪碼頭的轉型並不困難。要知道,啟德碼頭不單只配備上下船設施,還額外建設附屬商業區和天台公園等非碼頭功能區域,面積約5600平方米,龐大的商業和休憩空間正是郵輪碼頭的轉型優勢。隨着重新招標工作的即將展開,各方都寄予厚望於啟德郵輪碼頭能夠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不僅能夠吸引更多歐美旅客,也能更好服務本地社區,繼續為亞洲郵輪業作更多貢獻,成為郵輪經濟的新地標。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