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觀點|桌球資助降級或有後果 政府須正視
文/鄧飛
近期,本地體育界接連傳出好消息,兩位來自英國的世界桌球名將奧蘇利雲和卓林普透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成為香港居民。儘管有體壇名將選擇入籍香港,但本地桌球資助卻蒙上降級陰霾,嚴重影響外界觀感,值得當局正視。
49歲的「火箭」奧蘇利雲出道超過30年,曾長期位居世界排名第一,在桌球界公認的三大賽事創下紀錄,取得23個冠軍,是名符其實的球王。而35歲的卓林普作為其後輩,是現役的世界排名第一,擁有至少30個排名賽冠軍頭銜。兩位體壇名將入籍香港,瞬間成為社會佳話,被各大媒體廣泛報道。奧蘇利雲更加計劃在本港成立桌球會,開設約20間球館,從而推廣桌球運動,培育年輕一代成為職業球手。
然而,伴隨世界級球員入籍,卻傳來桌球項目有機會降級,削減資助,令人震驚。現時桌球被列為體院A級精英項目,要維持排名,需要在過往4屆及未來2屆賽事中至少3次成為奧運或亞運競賽項目。遺憾的是,桌球既不是奧運項目,還一度被踢出亞運,要等到2030年的多哈亞運會才能復辦。換言之,桌球有機會最快於今年4月被降為B級,屆時資助額將會大減8成。
要知道,成為桌球精英運動員可於體院使用正式訓練場地,院方會有專屬教練協助訓練,並且提供海外參賽的機票及住宿資助。若果項目最終不幸降級,必然會影響運動員的表現,例如,「四眼Cue后」吳安儀已表明,降級的話,每年只可能參加2至3項海外比賽,恐怕無法維持現有世界排名第二的優勢。
據知,體院正檢討所有體育項目的表現及評分,體育委員會將在今年首季檢視評分結果,並會考慮多項相關因素。筆者固然理解財政資源有限,需要聚焦精力,發展重點體育項目。不過,在考慮評級分配撥款的同時,不能一味倚靠資助,帶動專業成績,長遠而言亦要優化機制,對有發展潛力的體育項目加以投入,鼓勵業界產業化。
事實上,政府對桌球館設立各類限制,導致經營者難以發揮及推廣。雖然康文署計劃推出「家庭友善桌球館」計劃,容許持牌桌球室申請,放寛青少年進出桌球館的限制,但目前業界反應冷淡,認為行政手續繁複,增加的收入無法彌補聘請駐場教練、添置器具等額外開支。政府要多從業界考慮,簡化申請流程,適當地提供資助或融資計劃,甚至必要時加強打擊無牌球館,確保合法經營者的正當權益。
另一方面,桌球對內地和海外旅客具有一定吸引力。世界桌球公司估計,亞洲桌球愛好者人數約有3.5億,較全球其他地區年輕。而據不完全統計,內地有至少6000萬人口經常打桌球。單是2022年在香港舉行的桌球大師賽決賽,就成功打破該項目的世界記錄,吸引超過8000人同時觀戰,反映本地桌球運動蘊含巨大發展潛力,這或許也是奧蘇利雲願意投資經營球館的主因。
筆者認為,單是桌球隨時降級,就明顯揭示評級機制未有納入產業化等戰略性發展的考慮, 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提供周詳計劃,否則產業化只會繼續淪為空談。再者,兩大球王入籍香港,已成功吸引全球球迷的注意,若果任由桌球降級,只會成為另一場公關災難,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政府和體院在這個關鍵時刻更應該從善如流,維持桌球運動項目的評級。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教聯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