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破·地獄》被冷待的背後
文/梁言
日前,「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公布得獎名單,打破港產片票房紀錄的《破·地獄》未有獲獎,只入選10部推薦電影之一,引起社會熱議。畢竟,《破·地獄》被譽為「現象級」電影,自去年11月上映至今,打破多達11項影史紀錄,包括最快票房破億華語片等,成為全城話題片王。《破·地獄》贏口碑、贏票房也贏民心,在「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未有得獎,難怪會引起討論。
踏入今年,《破·地獄》繼續氣勢如虹,最新港澳累積票房數字突破1.56億元大關,超越《毒舌大狀》,成為香港史上最高票房的華語電影。不少業內人士分析,《破·地獄》勢必在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橫掃獎項,而女主角衛詩雅首奪金像影后的呼聲亦是最高。
一部如此大賣的影片,離不開高質劇本和導演的執導,也包括許冠文、黃子華等人的精湛演技。電影背景為受新冠疫情影響下的香港,主題是道教喪葬儀式「破地獄」,描寫傳統文化、家庭關係的衝突與諒解,是港產片擅長的「港式敘事」模式。電影中看似虛構的劇中人物,其實也是香港人的真實生活,劇中人的各自選擇和應對,都能引起觀眾的感同身受。電影探究生死價值觀,一句「生人都要破地獄」經典對白,令無數觀眾產生共鳴。
《破·地獄》在「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公布的得獎名單中沒有獲獎,但它叫好又叫座,已經說明了這是一部好電影,筆者曾兩次在影院觀看《破·地獄》,每場結束後都有不少觀眾流淚,散場後不少觀眾在路上還在討論這部電影,如一部情、理、「戲」兼備的電影在「學會」得獎名單完全落空,那是為何?
從電影角度去看,這是一部主角重量級、故事夠新鮮的電影,但它不完全是一部商業電影,從本質上看來,探討的更像是人生與生死哲學。例如,人死以後是否有另一個世界?在生的人,如何面對生死?又或者,一場葬禮,是要超度死者,還是讓其在生的親人能夠透過儀式去釋懷?《破·地獄》面對的是廣大觀眾,而觀眾從電影面對的,就是人們經常想逃避但逃避不了的生死問題。
最近,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創會會員之一、資深編劇導演文雋亦評論到相關事情,直言「學會」今屆獎項中有意冷待《破·地獄》,他認為《九龍城寨之圍城》贏得最佳電影原因之一是雅俗共賞,牽引共鳴,那麼觀眾以行動證明的「現象級好評」《破·地獄》,為何不被納入「最佳電影」獎5強討論中。筆者向來有觀看不同的港產片,算得上是一個港產片迷,部分港產片更看過超過十次,以最淺白的話語去劃分,一部是商業電影,一部是「商業電影+另類教育電影」,而且是教人落淚的感動之作。當《九龍城寨之圍城》贏得最佳電影時,《破·地獄》反而「五強不入」,實在讓人有點猜不透。這不是一定要說誰比誰好,而是詰問,《破·地獄》是否值得更好,例如至少在五強之內?
有些人士指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搞小圈子,選舉機制有問題,因此連創會會員文雋亦質疑賽果。文雋認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近年越走偏鋒,有意冷待《破·地獄》,部分會員似希望引導金像獎的投票結果,從而獲得滿足感,因此投票時會有計算、猜度和衡量。筆者不想猜測「學會」的動機,只是兩套熱話電影都看過,如其中一部是冠軍,另一部至少應該是亞軍或季軍,而未至於在邊緣吧。
一套好的電影,令人看得暢快;一套優質電影,令人看了釋懷,甚或流下感動的眼淚。筆者承認,在看《破·地獄》時,眼淚不斷在筆者的眼框遊走,「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賽果,其「評論」公正嗎?對於今次賽果以至《破·地獄》五強不入,筆者想引用黃子華在《毒舌大狀》的一句對白作結,「今天在這裏,Everything is wrong」。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