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園區鍾愛咩樣嘅「豬仔」?誘騙策略大起底!
【點新聞報道】一雞死一雞鳴,緬甸電騙園死灰復燃,正在大肆擴張!緬甸詐騙集團最鍾愛誘騙怎樣的群體?易受害者都有哪些特點?你是不是正處於詐騙集團的目標人群內?點新聞根據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撰寫輿情深度分析報告,整理出一份詐騙手段解密及目標群體特徵總結,幫助你更好地防範詐騙集團!
受害者及易受害者畫像分析
目標群體特徵
詐騙集團主要針對演員、模特、網紅等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和出國工作需求的群體,利用其職業特性進行精準詐騙。這類人群日常工作依賴形象展示與社交互動,對新鮮機遇敏感度高,且由於行業特性,經常需要奔波各地尋找機會,出國工作意願較強。
詐騙集團亦十分「青睞」具有高社會地位的人群,希望他們成為「高價值」受害者,吸引更多人參與詐騙活動,提升詐騙團夥的收益。知名人士一旦陷入騙局,不僅自身能為詐騙團夥帶來直接利益,如勒索贖金,其事件引發的社會關注度還能間接為詐騙團夥「打廣告」,讓更多懷揣夢想、渴望名利的人誤以為有可乘之機,從而與同樣套路。
而有跨國工作需求、頻繁出入境、尋求國際發展的人員更是詐騙集團的「心頭愛」。在面對看似正常的跨國工作邀約時,這類人群因熟悉跨境流程,對出國工作的風險預估不足,放鬆警惕,輕易踏入陷阱,增加被詐騙的機會。
受害者心理與動機
在心理上,大多數受害者面臨較大的職業壓力,對任何一個看似可行的工作機會都不願放過,這就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利用他們的急切心理,拋出虛假橄欖枝。
此外,多數受害者抱有僥倖心理,有「一旦成功」的心理預期,忽視潛在的風險,輕信虛假的工作邀約。看到高薪、高待遇的工作描述,幻想一步登天,改變命運,卻不願深入思考背後可能隱藏的陷阱,盲目相信自己是幸運兒,能夠避開風險,順利獲得豐厚回報。
多數受害者亦對海外環境和潛在風險了解不足,缺乏辨別真偽資訊的能力,易被虛假資訊誤導,導致上當受騙。尤其是涉及跨國工作,不同國家的法律法規、社會治安、職場規範等差異巨大,受害者缺乏足夠知識儲備去核實信息真實性,僅憑詐騙團夥的片面之詞便貿然前往,最終陷入困境。
易受害者特點
年輕且經驗不足:剛踏入行業的新人,滿懷憧憬,急於證明自己,卻尚未經歷職場風雨,不了解行業黑幕與詐騙套路,對複雜的社會環境認知淺薄,容易被表面的繁華與誘惑迷惑。
求職急切:為獲得工作機會而急於接受邀約,忽視潛在的陷阱,缺乏理性的判斷。一旦面臨看似難得的工作機會,便被急切的求職欲望沖昏頭腦,無暇顧及細節,未做充分調研就倉促決定,最終追悔莫及。
詐騙手段解密
精準誘騙策略
在實施詐騙前,詐騙團夥首先會篩選目標群體,為不同的人群實施精準的誘騙策略。在如今「搵工艱難」的形勢下,犯罪分子使用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職業誘餌」。
在接觸目標人群後,犯罪分子會「拿捏」對方的心理,利用受害者職業壓力、對「成功捷徑」的僥倖心理等,同時利用受害者對海外陌生環境的不了解,掩蓋背後的風險,讓其降低防備,輕信虛假邀約。
隱蔽轉移戰術
受害者上當後,詐騙集團就將流程推進到了「賣豬仔」環節。他們會採取車輛接力的方式,在泰國境內採用多車多點轉移,頻繁換乘,使車輛行駛軌跡如同亂麻,攪亂追蹤線索,讓警方難以通過常規手段持續鎖定目標,為跨境偷渡爭取時間與空間。
隨後,犯罪分子會帶着「豬仔」避開正規口岸,借偏僻小路、船隻跨境,從泰國偷運至緬甸詐騙園區。緬甸與泰國邊境地區地理環境複雜,多為山地、叢林與河流,詐騙團夥憑藉對地形的熟悉,選擇隱蔽路徑,避開邊防檢查。受害者一旦進入園區,面對陌生語言、環境與武裝看守,逃脫幾無可能。
強制控制手段
抵達園區後,受害者會遭受非人的折磨。首先是身心打壓,摧毀個人形象與心理防線,增強群體屈從性;實施高壓培訓,剝奪基本生活需求,以饑餓、疲勞、威脅逼迫就範。這種極端手段不僅從身體上折磨受害者,更從心理上擊垮他們的抵抗意志,讓受害者在短時間內陷入絕望與恐懼,只能聽從詐騙團夥指令,以求生存。
此外,詐騙集團還會搶奪受害者的手機、護照,切斷受害者與外界聯繫,斷絕合法求助途徑,使其孤立無援。受害者無法向家人、朋友求救,護照被奪則使其身份合法化受阻,難以尋求駐外機構幫助,徹底淪為詐騙團夥的「籠中鳥」。
跨國協作網絡
緬甸部分地區長期存在武裝割據,政府管控力薄弱,詐騙團夥與當地勢力勾結,形成利益共生關係,既能獲得武裝保護,又可利用當地混亂局面掩蓋犯罪行徑,為跨國詐騙構建起堅固「堡壘」。
此外,詐騙集團會僱傭無戶籍身份證人員,降低核心成員暴露風險,保障犯罪鏈條隱秘、順暢。這些中間人游離於正規社會管理體系之外,身份難以追蹤,即便行動敗露,也很難順藤摸瓜揪出背後的詐騙組織高層,成為犯罪團夥實施跨國作案的「隱形盾牌」。
(點新聞記者整理報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