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安全與發展並進 共創香港新未來

文/孫婧楠

近年來,香港經歷了由亂到治的深刻轉變,如今的發展局面來之不易,發展歷程之艱辛亦有目共睹。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視察澳門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維護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1月9日上午,全國港澳研究會就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北京舉行專題研討會,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致辭中強調,維護安全要堅定不移,聚焦發展也要堅定不移,二者缺一不可,再一次揭示了二者的辯證關係,為港澳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的實踐證明,安全與發展的關係猶如鳥之兩翼,不可分割。二者既是目標,也是手段,必須協同共進,才能實現香港的長治久安與可持續發展。

安全是香港發展的基石,沒有安全,發展就是空中樓閣。仍記得2019年修例風波對香港社會安全底線造成的嚴峻衝擊,街頭暴力隨時可能發生、外部勢力明目張膽地干預、社會長期動蕩不安。種種亂象不僅鬧得人心惶惶,還令香港經濟一片陰霾,零售、旅遊等支柱產業萎縮,失業率上升,社會信心遭受重創,各大行更是對2020全年經濟做出悲觀預期。自2020年6月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社會安定局面逐漸恢復,法治秩序重新回歸正軌,遊客願意放心來港旅遊促消費、海內外投資者有信心在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優秀人才緊抓機會透過不同人才計劃來港謀發展。香港發展成績十分亮眼:國泰及快運單日載客創重建以來新高、境外駐港公司及本港初創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港珠澳大橋車輛單日通關量創歷史新高、入境處已收到超過11萬宗「高才通計劃」申請,已有超過9萬宗獲批……此外,國際機構對香港營商環境的評價也日趨正面,儘管外部勢力對香港的唱衰依然在繼續,但仍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商會對香港法治投下「信任票」。這些成績不是偶然,而是安全環境改善後帶來的直接紅利。

同時,香港各界要深刻認識到,當前的安全挑戰已從傳統領域擴展到非傳統領域。例如,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等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可能對香港經濟穩定和產業布局產生深遠影響。而在內部,人口老齡化、土地供應緊張、青年發展機會不足等問題,若處理不當,也可能轉化為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安全工作不能局限於防範外部威脅,更要注重化解內部矛盾,守住社會和諧的基本盤。

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唯有發展才能解決根本問題。縱觀香港的歷史,每一次經濟的騰飛都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從改革開放初期香港作為內地與世界的橋樑,到「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為香港提供了無數發展機遇。當前,香港應當用好國家政策紅利,特別是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上發力。北部都會區及河套創新科技園區的規劃建設正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實踐。通過引進高端科技企業、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加強與深圳等大灣區城市的合作,香港有望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未來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此外,香港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以人為本,讓居民共享發展紅利。房屋問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青年就業壓力大等民生問題,直接影響着市民對發展成果的獲得感和安全感。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以更大魄力推動改革創新。例如,通過優化土地規劃和供應,增加住房供給;通過提升教育質量和職業培訓,為青年提供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老年人安享晚年。這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社會安全的內在要求。

當前的香港,安全和發展必須齊頭並進。如何在維護安全的前提下抓住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機遇並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香港社會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一國兩制」下,香港有望充分發揮潛能,為安全與發展的考題交上滿意答卷。

更多閱讀:

夏寶龍: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 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