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中央已指明路向 香港當發奮自強
文/葉文斌
9日上午,全國港澳研究會舉行「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出席研討會並致詞。夏主任的致詞闡明,習主席重要講話極大彰顯了「一國兩制」的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港澳各界都應該認真研讀、學習。其實「一國兩制」作為偉大創舉,已成功向世界展示了港澳的成功,習主席澳門講話更為港澳指明了發展路向,本港各界應發奮自強,在中央支持、「一國兩制」的堅實基礎上,解決自身的發展難題,為廣大市民追尋更美好生活創造條件。
對夏主任的致辭,筆者認為有些重點值得細讀、研究、學習。例如習主席重要講話回望澳門滄桑巨變,用「一國兩制」實踐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向世人雄辯證明「一國兩制」這一好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而且「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極大彰顯了這個好制度的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港澳要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維護高水準安全、推動高品質發展」是推動「一國兩制」實踐必須統籌好的兩件大事。
任何地方包括香港、澳門特區,都會因應世界變局、國家改革及自身情況,不斷出現新的變化。就如在新冠疫情結束後,本港各界原以為旅客會很快回復疫前水平,經濟會快速好轉,結果全球各國經濟仍處於不景氣階段。旅遊方面,多了旅客來,但又多了港人北上消費,種種因素疊加,就是復甦進度、經濟成長不如預期。
因為經濟、收入問題,近期「特區政府千億財赤」又成為本港各方熱議的話題。在政府開支增加、賣地等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如何紓緩巨額財赤成了新課題。香港須立基於自身定位與優勢,加強改革創新力度,勇於打破條條框框。舉個例子,過去多年大家都知道香港稅基狹窄,都說要開徵銷售稅,這可能是更直接、影響範圍小、可行的新收入,但為何「議而不行」?當中關鍵,就包括各界還未能破除「香港稅低又稅少」的思維定勢。
從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到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再到早前習主席在澳門的重要講話,都已為香港指明了發展路向。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筆者認為,如果我們還困在傳統思維,只靠政府節省1%-2%部門開支或略減政府工程等,財赤問題就很可能持續下去。以往未試過的新方法,是否可試?以往未想過的非必要開支,是否可大刀闊斧地減?凡此種種,特區政府要想得出,也要做得到。
9日的專題研討會後,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韓大元接受傳媒訪問,指出一定比例的財政赤字並不是影響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透過經濟結構的自我調整、恢復經濟措施以及當前國際經濟秩序的相對緩和。香港目前的經濟發展包括赤字問題,在尊重經濟法則及市場的調節下也會自動調整。筆者認為,香港要維護高水準安全、推動高品質發展,前提還包括財政穩健。中央在多方面全力支持香港,香港本身也要想辦法,不負中央期許,不負市民支持。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屯門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