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播學|香港創科發展時不我待
文/王妮娜
筆者近日前往城大HK Tech 300位於金鐘的培訓中心參觀。一間教室坐滿了青年人正在分組討論。這些通過網上報名篩選獲得創新創業免費培訓的成員有機會進入下一個階段——組成項目團隊,將創意或者技術轉化成產品,申請10萬港幣種子基金;若在種子基金投資後,項目團隊成立初創企業並通過遴選,就可以獲得100萬港幣的天使基金。HK Tech 300針對知識轉移創立的這個孵化器,全程包括培訓、播種、培育、發展四個階段,如同培育一個初生的嬰兒,為投身創科創業的人群提供資金和才援。
創科發展時不我待。這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勢。推動創新科技發展,資金和人才是兩個重要引擎。尤其是對於創科初創企業的培育已經成為國家競爭軟實力不可或缺的元素。創投資料庫Crunchbase最新研究顯示,2024年全球初創融資總額接近3140億美元,其中總額57%的資金即1780億美元集中在美國企業身上;全球近三分一風投流向AI相關公司,融資規模約1010億美元,較2023年556億美元按年增加80%以上,這筆AI相關資金之中,近三分一投放在基礎模型公司,另外三分二流向其他領先產業,包括自動駕駛、醫療保健、機械人、專業服務、安全及軍事等。全球資金蜂擁美國創科產業的勁頭可見一斑。
創科發展時不我與。這也是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發揮國際化優勢,為經濟增長創造新動能的支點。解決創科發展的資金瓶頸,除了風險投資發揮重要角色,政府不可缺位。特區政府近年來花大力氣搶人才、搶企業,推動創科生態系統建設。在昨日的立法會上,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正緊鑼密鼓地規劃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的實施細則,引導基金將創新政府投資產業方式,協助引進優質企業、培育初創企業、加快傳統製造業升級轉型、促進創科產業鏈發展, 以及加強對新興及未來產業的支持, 建立新型工業化及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優質的企業不愁嫁,個個都在搶。除了搶,如何培育本港初創企業也是創科生態系統要解決的重要議題。大學知識轉移融合科研、教育優勢,提供資金、培育人才,可謂創科生態系統中的超級聯繫人。以城大HK Tech 300為例,自2021年起,超過1800位有志創業的人士參加了資助訓練課程,至今已經培育了超過700個初創項目,超過190間初創企業獲天使基金或創投基金的投資。城大高級副校長楊夢甦表示,創業有風險,創業拚速度,商業模式不是閉門造車,需要在實戰中不斷調整、經歷試錯。培育創業人才、創業精神,為創業的科研人員提供資金支援,同樣需要有承擔風險的精神,及敢為人先的市場速度。以往人們總以為大學教授是象牙塔內的坐而論道者,如今教授們行出來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倡導商業和創業精神,促進創科發展,時不我待的緊迫呼聲下,特區政府如何提高規劃實施、資金運籌、生態建設、政策落地的效率,壓力着實不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