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港故事|漢服日常新風尚  漢服愛好者馨雅:將中華文化之美融入生活

【點新聞報道】「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華夏之美,自古便以衣冠為始。春秋深衣的婉約,漢朝曲裾的流暢,唐代襦裙的華美,宋朝褙子的優雅,明代補服的端莊,漢服以其獨特的審美意趣,彰顯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在今日的香港,不少年輕人鍾情漢服文化,他們不僅將漢服視為一種傳統服飾,更嘗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令這份古老的美在現代都市中綻放新的活力。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博士生馨雅,便是其中一位漢服文化的狂熱愛好者。

着漢服年過十載 致力宣傳漢服日常化

馨雅穿漢服已經有十幾年了,她的家中專設一間漢服收藏室,各式各色的漢服懸掛其中,令人眼花繚亂。馨雅致力於將漢服常服化,在她眼裏,漢服不應只是一件象徵文化的傳統服飾,而是能夠穿到日常生活裏的時尚穿搭。「我會將漢服作為一種日常化的穿着,不同的場合,我會選擇不一樣的漢服。」馨雅會穿着漢服走上香港的街頭,走進戲院,走進街市,通常她會選擇一些全素色的、比較融入日常的漢服,有時也會根據不同的節日、節氣做搭配,為生活增添一些小小儀式感。

馨雅家中的漢服收藏室。(點新聞記者鹿洺攝)
馨雅身穿漢服走在維港海邊。(點新聞記者Sunny攝)

馨雅對漢服的熱愛,源自小時候受母親的熏陶。「我母親是藝術類的老師,平時她會教的科目就包括中國美術史這些東西,她本身很喜歡,然後就會感染我,我從小也會穿一些中式的衣服,但那個時候還沒有到漢服的地步。」2012年至2013年左右,受到漢服復興運動的影響,她開始接觸到漢服,隨着了解的不斷加深,慢慢便喜歡上了漢服。

細數自己的漢服藏品,馨雅表示這些年來自己可能花了十幾萬的價錢去購置,每個朝代的服飾她都有收藏,而其中最多的就是明制和宋制的服飾,因為這兩種形制的傳統服飾更為日常,也更貼近現代的審美。

「明制的服飾一般下裙就是穿馬面裙。」馨雅從衣櫥中找出幾件明代的服飾,並詳細的講解了該形制的特點。「它(馬面裙)有兩個裙門,這是前裙門,背後還有一個後裙門,它是由兩塊布共一個腰,這是它這個形制很獨特的一個特點。」明制的上衣則有多種款式,有立領琵琶袖、立領斜襟、用作外套的比甲等等,馨雅一一列舉。

宋朝的時尚則稍有不同,「一般下裙是穿百迭裙,還有兩片的旋裙,四破三襉裙……上衣一般我們常稱『宋褙子』」馨雅介紹道。「明制漢服大部分放量都很大,給人感覺好像穿上去特別端莊大氣,宋朝服飾就種文人風雅的感覺。」

馨雅的衣櫥中懸掛着歷朝歷代的裙子。(點新聞記者鹿洺攝)
馨雅衣櫥中的漢服上衫。(點新聞記者鹿洺攝)
明制上衣。(點新聞記者Sunny攝)
宋朝褙子。(點新聞記者鹿洺攝)

不僅鍾情於漢服的華美,馨雅對漢服的歷史也頗有研究。日常生活中,她會通過看一些文獻、出土報告來學習不同時期的服飾、妝造。馨雅表示,漢服的背後蘊藏着文化內涵,並不是一件衣服那麼簡單,從裁剪的形式到布料的紋案都十分考究,「最基礎的一點是形制要正確,然後才保證版型的好看。」她的衣櫥中,不少漢服都是自己「來料」訂製或設計的,其中既有復原的款式,亦有與現代元素結合的創新設計。

馬面裙中的復原款——山東孔府舊藏「花鳥裙」。(點新聞記者Sunny攝)
馨雅與她「來料」製作的明制合領半袖。(點新聞記者Sunny攝)
纏花與畢業禮帽結合的設計。(點新聞記者鹿洺攝)

在談及是什麼樣的信念令她一直堅持穿漢服時,馨雅表示漢服的復興並不僅僅是衣服,亦是文化的復興,所謂「禮儀之大,故稱夏,服章之美,謂之華」,她認為這是去提升自身文化自信的一件事。

漢服文化進校園 做華夏文明傳播者

除了將穿漢服穿進日常生活,在香港,馨雅亦有參與進漢服文化的宣傳當中。機緣巧合之下,她加入到國風雅集香港漢服文化協會,開始走進香港的學校和社區宣傳漢服文化。

「參加最多的其實是『漢服入校』的活動,在香港的中小學,包括社區,進行一些漢服文化的宣講。」馨雅提到自己今年參加了協會在香港科技大學策劃的漢服走秀活動,她與社員們進行了類似情境劇的表演,向科大的學生展示明制的漢服。她精心準備了演出的服飾和妝造,「那天我穿的是白領襖、藍緞裙,加上一件比甲,我們的妝造都是比較追求復原,那天我梳的是䯼髻,就是屬於明朝時期,大家都會採用的一種梳頭的方式。」能夠通過活動將自己平日積攢的漢服文化知識應用出來,她表示非常有成就感。

香港科技大學漢服走秀表演。(點新聞記者Sunny攝)
馨雅在學校教學生製作非遺手工。(受訪者提供)
馨雅在給學生做妝造。(受訪者提供)
馨雅隨協會在維港宣傳漢服。(受訪者提供)

香港國風雅集漢服文化協會主席陸思敏介紹,協會在香港舉辦了近200場漢服相關的文化活動,大型活動有「禮衣華夏」漢服模特大賽,小型活動有去到學校和社區裏面的推廣,學內地推廣有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學校開設的選修課導賞,漢服工作坊;社區內的推廣則有大角咀年俗市集上設立的漢服試穿攤位,各大展會上的漢服展位等等。她表示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向香港市民介紹漢服,令大家明白漢服不僅是在舞台上觀賞,它可以摸到、穿到、感受到。

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們的反饋令陸思敏尤為感動。她激動地說:「學生最常問的就是『你們下學期什麼時候來?』」,她提到每次到校園裏上課,最後一節課通常都是漢服的試穿,結束後,學生們總是會很開心地去拍照留念,亦有學生表示自己之後也想要成為一名漢服的模特,去做漢服文化的推廣,她認為這樣的反饋很好,「所有的東西其實都是從最初的驚鴻一瞥開始的,我們這麼努力的去做這些復原的裝束,包括去考究這些衣服,其實也是希望能夠帶來一點視覺上不一樣的感覺,繼而讓他們想要去了解漢服。」

陸思敏給學生上漢服導賞課。(受訪者提供)

陸思敏指出,兩年多的時間,她見到香港對於漢服文化的接受度逐漸提高,更多的人穿漢服走到街上去將它日常化。馨雅也表示,自己剛來到香港的時候,穿漢服的人並不常見,但這兩年開始能夠經常見到,她希望與更多人一起,將漢服文化繼續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漢服的魅力和文化內涵。

(視頻策劃:點新聞記者 鹿洺、蘇婷;視頻攝製:Sunny、鹿洺;文稿:鹿洺)

 

相關閱讀:

漢服愛好者香港走秀慶元宵 科普最炫明朝風

世界之窗推非遺體驗慶中秋 舞魚燈漢服市集吸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