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林智遠:關鍵績效指標非唯一標準 審計工作僅屬上半場

【點新聞報道】審計署每年定期提交《政府帳目審計報告書》及《審計署署長報告書》,涵蓋多個政策局、政府部門、專責機構和公眾團體的工作項目。審計署署長林智遠今日(23日)接受點新聞原創視頻節目《議視聽》專訪,詳細講解審計署工作和衡工量值標準。

五大準則衡量題目優次 力求做到全面覆蓋

林智遠表示,審計署主要分兩類工作,一方面是作為政府帳目審計師,就財政預算案安排的開支作內部審核,確保項目符合立法會的撥款規定,另一方面是化身政府「醫生」,定期發表衡工量值報告,檢視政策落實工作。他透露,目前審計署有近兩百名職員,百多人負責政府帳目審計,餘下70多人分四組人員,分頭跟進15個局的工作。與此同時,這四個組別要同時兼顧立法會帳目委員會會議和準備新一份審計報告內容,過程非常繁忙。

新一份審計報告涵蓋內容非常廣泛,既有青年和長者等服務對象,亦包含海陸空設施配套。林智遠解釋,同事會按五大準則,判斷題目的優先次序,例如,公眾是否關注、公帑投入金額、時間性、風險程度以及審計後能否提出建議。以避風塘為例,或許公眾較少關心,但其規劃和管理涉及安全性問題,對社會而言,是十分重要。他強調,儘管審計署人手緊張,但同事會做到如影隨形,全面覆蓋,避免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誤以為項目較為冷門,不會被審計署盯上。

關鍵績效指標非唯一標準 審計工作僅屬上半場

新一屆政府提出以結果為目標,並且要求政府部門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關鍵績效指標(KPI)。林智遠說,要做到施政以民為本,審計署不會單憑績效指標來衡工量值,也會從社會大眾角度出發,判斷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是否「做得快、做得好、做得慳」。舉例來說,早前探討公營緊急牙科服務和長者牙科護理支援的時候,審計報告詳細探討輪候時間、輪候隊伍長度、凌晨12時會否有人派隊等,這些都會檢視。

審計工作充滿挑戰,林智遠直言,過往曾有部門表明,沒有制定KPI,又或者提供很漂亮的數據,將自己的表現調整至年年達標,這些情況並不合理。他認為,對審計署來說,政府制定KPI不會構成壓力,相反,同事變得有法可依,有規可循,部門亦較願意配合,大大減輕工作量。

林智遠續說,審計工作等同球賽上半場,要踢好整場球賽,最關鍵是部門如何在下半場完成整頓及改革。被問到政府部門的跟進情況,他回應指,審計署每年會向立法會帳目委員會提交進度,普遍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很願意配合審計報告,提出改革措施,惟整改時間需要按不同項目而有所調整,例如,有項目牽涉超過70個下屬機構,政府部門需時通知,並與相關持份者討論,目前最長的個案耗時7年時間完成改革。

林智遠接受點新聞原創視頻節目《議視聽》專訪。(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審計簡約公屋言之尚早 已把體育項目運作放入雷達網

新一屆政府推出興建簡約公屋和舉辦各類盛事等措施,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對於有個別人士關注計劃成效,林智遠重申,審計署不會討論政策對錯,而是關注政策實施時有否達到「做得快、做得好、做得慳」的目的。他解釋,由政策公布、落實至進行審計,所需的時間是按年計算,例如,簡約公屋自公布以來,已經有超過兩年時間,現時尚未正式入伙,審計署難以評估項目表現,需要等待居民陸續搬入,並且交由部門管理一段較長的時間。

至於體育項目的運作,林智遠直言,他和副署長會親自閱讀投訴內容,近期確實收到不少類似的投訴,暫時只能說明,審計署已把相關問題放入雷達網。被問到會否有具體調查時間表,他解釋,審計署一般不會透露行動,以便保持機動性和確保行動保密,「要做到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不知道審計署什麼時候調查,沒時間準備門面功夫,敷衍了事」。

林智遠補充指,過往審計署曾經就旅發局、啟德郵輪碼頭等爭議性內容的運作情況,發表報告,形容只要是公眾關注的內容,審計署自然會留意。他強調,審計署全體同仁必定鐵面無私,忠於職守,敢於擔當,並且力求做到「應審盡審,凡審必嚴,做完之後,一定要負責部門或機構整改,為市民把好關」。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更多閱讀:

【議視聽】拆解審計署選題方向及準則 關鍵因素話你知|嘉賓:林智遠(第6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