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有Say|《世說新語》閲讀報告
文/明愛馬鞍山中學
5A 方穎新
隨着年紀漸長,經歷多了,人類總以為自己早已對那些波濤洶湧、突如其來的感情司空見慣,然而,當一些改變和衝擊真的迎面襲來,我們的內心往往仍會產生激烈的反應,我們會因而歡笑或傷心。如果是歡笑還好,若產生的是痛苦,往往讓人大受打擊,不知所措。以上所說的,就是我在讀過劉義慶的志人小說《世說新語》後的強烈感觸。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一本志人小說,記載東漢至魏晉名士的言行生活。全書分三十六章(門),起初的德行、言語等章,大抵都是正面的內容;去到後面惑溺、讎隙,都是在寫一些負面的事情。記得有人說過,魏晉南北朝起初充滿「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悲觀,結尾卻是〈玉樹後庭花〉中的紙醉金迷,這時期的名士的遭際與言行,波瀾起伏,不僅充滿故事色彩,也有極多對人生的慨嘆、反思與省察,在《世說新語》中,我們都可以一一看到。在我認識的人中,有個人常把「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掛在嘴邊,這句話正正源自《世說新語》。
在《世說新語》中,我們看到不少名士飽受波濤洶湧、突如其來的衝擊,讀者能輕易體會到他們的痛苦。〈尤悔三十三〉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尤悔」是怨恨、懊悔的意思,這個詞我們現代人不常使用,但尤悔這回事,卻是我們必然遇過的事情,是人類痛苦的其中一個來源。〈尤悔〉裏面有一個關於陸機(陸平原)的故事最為叫我深思:「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這其實就是成語「華亭鶴唳」的故事,陸機在河橋兵敗後,受到盧志的讒害被殺,臨刑時,他嘆息說想再聽故鄉的鶴鳴。多愁善感的我,同理心旺盛,這則故事讓我五味雜陳,腦海不期然想到一些叫我後悔而一直未釋懷的往事。
是的,曾經有一些無謂的小事,不幸地改變了我與朋友之間的真摯友誼,覆水難收。我當然很想問一句:我們還會有一起嘻嘻哈哈的時光嗎?可惜事實是欲變無從。還好,隨後細讀〈尤悔〉內不同的故事,我似乎覺悟到人世間大部分的事情,通常都沒有後悔的餘地了!「後悔」說穿了是一個沒有營養價值的詞,它不能讓事情回到最初的起點。我們唯有選擇向前走,好讓自己不再為更多的事情後悔。
世人常批評魏晉的名士們放浪形骸,狂放不馴,在閱讀《世說新語》和相關的歷史資料後,我反而明白到擺出放縱的姿態,是名士們面對生命無常、知識無法改變命運、動輒惹上殺身之禍下的自保舉措,甚或是自我開解和原諒的方式。其實,在他們狂放的外表下,埋藏實現志向的渴望,但現實的折磨讓他們有志難伸,無法如願,他們「夜中不能寐」、「憂思獨傷心」,只好選擇以逃避、放縱來面對重重的打擊。我相信,他們的內心深處充滿不知所措、有心無力的感受。閱讀他們的故事,讓我對人生有更立體和深刻的了解,相當有意思。我誠意邀請大家一起閱讀《世說新語》這本中華名著。
當然,我現在正值少年時期,希望壯志可以一直凌雲,事事做好,使自己不必再受尤悔的折磨,也讓自己可減輕改變和衝擊所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