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節流先凍薪
![](https://dw-media.dotdotnews.com/dams/product/image/202412/17/67612501e4b091a1f30e3ef4.jpg)
文/黎岩
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主導的下年度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經已展開。面對本年度政府財政赤字估算調整至1000億元,比年初估計的481億多逾倍的庫房困境,各界頗為關注,若然財赤短期內難以消弭,會否引致國際評級機構降低香港特區評級,從而增加本港融資成本,並直接影響到提升並維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發展目標。亦因此,公務員及以公帑支付運作的機構人員薪酬該不該減?該不該凍結,便首當其衝成為各界關注開源節流減赤的首選。
其實,本年度政府在公務員加薪問題上便面對兩難選擇,面對三年疫情及黑暴蹂躪帶來的百廢待興,若然公務員凍薪或減薪,商界勢必跟隨,其結果極有可能導致社會整體消費更形萎縮,確實不利於提振市場信心,也不利於激勵受黑暴戾氣打擊的公務員隊伍士氣。於是乎,當局折衝平衡,左度右計,最終確定輕微上漲3%。儘管如此,這小小的百分之三,亦讓庫房額外多支出87億元。姑且不論公務員加薪,就算是長者2元乘車優惠,政府每年亦額外多支付34億元,而且還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
庫房困絀,有何靈丹妙藥?有立法會議員及行會成員呼籲政府凍結來年公務員薪酬,有公務員即時反駁稱,提出建議的立法會議員應身先士卒,帶頭減薪。
行政長官李家超對此回應道:「政府會從節流和開源着手。節流包括減少政府開支,財政司司長已經着手制訂有關的措施。開源方面,政府會謹慎,尤其是減低對市民的影響。」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聲稱會「維持公務員編制零增長」。問題是,單純的公務員編制零增長,在不減薪不加薪的前提下,根本就不能夠達致節流的財政目標。最簡單的算術,政府加薪額外支出87億元,若然減薪6%,理論上可以減少開支至少100億元。但是否可行呢,確實需要從長計議。
在2022-23年度,香港公務員薪酬總開支為1491億元,占政府開支21.61%;2023-24年是1562億元,占政府開支25.98%。若直接凍薪可為庫房節省46.86億元,看似相對於千億赤字而言只是杯水車薪。其實,政府以往在經濟及環境困難之際也曾向公務員開刀。2002-03年度,政府面對沙士導致的財政赤字,以「公務員薪酬必須與經濟和社會狀況掛鉤」為理由,通過《公職人員薪酬調整條例》,兩年的減薪平均幅度分別為4.42%及3%。包括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於2003年提出的「033」凍減薪方案,即凍薪一年,其後兩年各減薪3%,最終為庫房節省逾百億元。至於問責局長,過去曾四次減薪,分別是2002、03、09及2020年,減幅由5.38%至10%。若政府選擇凍薪「000」方案,理論上講可減少財赤150億元。
當然,各界爭議公務員減薪是否違反《基本法》確保「公務員薪津福利不得低於1997年前水準」的明文規定,早年亦曾有團體就公務員減薪以此為理據提出司法覆核,但最終敗訴。畢竟,回歸27年了,現時社會的整體生活水準遠遠高於1997年前,包括公務員在內的個人薪酬收入亦遠勝於1997年,若果以基本法此規定來作減薪擋箭牌,似乎缺少法理依據。
而政府方面對減薪凍薪考慮的是會否帶來連鎖反應,並繼而引致國際資本市場的負面反應,從而對香港可持續穩定發展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重大影響。畢竟,公務員減薪,觀感上會覺得香港特區社會經濟唔大妥,若果企業競相跟隨減薪,最終受累的還是300萬打工仔。公務員減薪,打工仔減薪更是理所應當,這當然是打工仔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立法會議員陳振英就擔心掀起漣漪效應,或導致各行各業減薪,對香港造成惡性循環。
至於通過發債緩解財政赤字壓力,雖為包括美國等主權國家慣常的做法,但發債終究要還債,似乎也不能從根本上緩解財政壓力。政府2024/25年預計發債1200億、還債242億,得來948億收入。若非有這筆「未來錢」,本年度財赤恐怕接近1950億。隨着政府要償還的款額逐年增加,若然持續現時的發債規模,到2028/29年,就達到「還債高於發債」的被動情況。
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就建議,面對財赤政府需要打擊濫用福利,使公帑用得其所,同時要搞活經濟,因香港市民不是缺錢,目前香港有36萬億存款在銀行,應鼓勵市民消費。來自商界的立法會議員嚴剛就建議,政府應該及時檢討並收緊各類創科及再工業化補貼,以再工業化補貼為例,動輒逾千萬元的補貼,經簡單審議就發出,能否達致預期效果及如何監管資金用得其所,都存在變數。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則指,政府在智能化有不少提升空間,如能將現行程式減省或精簡流程,減省工作。她強調公務員減薪「要好審慎」,需要思考對公務員士氣的打擊和連鎖反應。
總而言之,在當前外圍因素仍不確定及特朗普重返白宮給中美關係帶來的重大不確定因素等影響下,期望政府過往通過賣地為庫房主要來源似並不現實,至少在短期內看不到政府收入能大幅攀升的可能。因此,消滅財赤的必然途徑是開源節流,而開源無非是加徵稅收,包括爭議頗大的消費稅,若果執意徵收,或令零售市場一蹶不振。
如何才能節流呢?連續三年凍結公務員薪酬,或將再度成為政府施政的其中一項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