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5周年|訪澳門文旅地標 探東西文化交流
【點新聞報道】過去提起澳門,多數人只能想起博彩業,但近年的澳門在文旅、電影藝術、體育、歷史片區活化等多個領域着力,實現多元發展,在回歸祖國後迸發出鮮活的生命力。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13日)走訪澳門保利美高梅博物館、大賽車博物館、戀愛·電影館、荔枝碗船廠片區等地,與參訪者一同領略這些澳門新看點。上月開館營運的澳門保利美高梅博物館,以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為敘事邏輯,以展現「東西方文化交流」為內容核心,從不同的視角,串聯海上絲綢之路與澳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據導賞員介紹,自博物館開放至今,前來參觀的人數逐日遞增,深受旅客及澳門市民的歡迎。
位於澳門美高梅二樓的保利美高梅博物館,於今年11月2日正式開放。該博物館是澳門首個「國家級」博物館,將來會圍繞文化產業繼續延伸,以不同的主題向市民和遊客展現中國文化遺產和弘揚中國文化,同時匯納世界各地多元璀璨的文化與藝術瑰寶。
博物館導賞員黃先生介紹,靈活多變,是該博物館最大的特點,博物館中大多數地板,都可以通電及聯網,從而設計成一個個展櫃,而所有展板均可以移動,方便日後就不同的展覽主題,作出相對應的具有特點的設計。「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希望通過此博物館,讓世界更多的人通過澳門這座橋樑,了解祖國不同的文化。」
他表示,展覽館開館以來人數不斷增加,留意到本地市民會集中在周末前來參觀,相信未來會成為遊客及本地市民的旅遊熱點之一。
博物館首展以「藍色飄帶─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絲路遺珍」為主題,讓參觀者踏上一段非凡的文化探索之旅。展廳分為季風、文脈、交織、聯結四個主題空間。旅客可以沿着古今的海上絲路,飽覽228件古代珍稀文物與當代藝術傑作的風華。最引人注目的,當屬15組難得一見的國家一級文物,包括圓明園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銅像,設立在博物館正中央,引來眾多參觀者爭相拍照留念。
遊客讚設計新穎 既端莊亦有科技感
來自河南的魏先生利用假期的空閒,帶同孩子到香港及澳門旅行。他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正逢澳門即將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因此特意前來感受一下氣氛。在到達澳門後,得知舉世聞名的獸首銅像在此博物館展出,於是來大飽眼福。他說,該博物館的一些展品還搭配有觸屏的文字介紹,既端莊亦有科技感,設計非常新穎。
來自廣州的袁小姐是澳門的常客。她聽說澳門新開放了如此具規模的博物館,還有獸首銅像等珍貴展品,便慕名前來。她又說到,這次恰逢澳門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看到大街上國旗飄飄,與澳門區旗掛在一起,有濃厚的喜慶氣氛。
大賽車博物館 刻畫濠江「速度與激情」
今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剛剛落下帷幕,對大賽車有興趣的市民和旅客還可選擇到專門展出與格蘭披治大賽車相關的照片、文章、獎項、紀念品以及有紀念價值物品的大賽車博物館,領略澳門大賽車的風采。有參觀該博物館的遊客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特意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選擇來看看,發現了大賽車等值得一看的新看點,希望之後能再來澳門。
澳門東望洋跑道以多彎、狹窄等因素聞名全球,是全球賽車手爭相挑戰的賽道之一。進入博物館,映入眼簾的就是著名的東望洋跑道立體模型。觀眾可通過立體模型,了解這條全長6.2公里的街道賽道中著名的23個彎角、上坡段,以及閃電般的急速大直路。值得一提的是,東望洋跑道亦是全球唯一同時舉行房車賽和機車賽的街道賽場地。
館內藏有數十年來的參賽賽車和電單車,介紹車手、車隊和各傳奇人物自1954年起在濠江寫下的輝煌篇章。多年的車壇點滴,匯聚在21世紀的今天,為觀眾帶來無與倫比的全方位體驗。館內不但珍藏着20多輛名將戰車,包括方程式賽車、摩托車等,還有多名著名車手的坐騎和賽車服,以及與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合作,展出8位知名賽車手的蠟像,為「追星車迷」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不得不提的是館內獨特的藝術品「刻鑿冼拿」。這是葡萄牙藝術家亞歷山大·法圖以非傳統工具去除牆壁和其他媒介表層的牆壁刻鑿技法,在博物館中刻鑿已故的巴西著名賽車手冼拿和他的賽車,以紀念他在1983年於澳門舉行的首屆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上歷史性勝利。
「技癢」觀眾可VR體驗風馳電掣
在看到許多車手的輝煌歷史後,觀眾難免「技癢」,想要體驗風馳電掣的感覺。博物館設有VR速感體驗、電單車模擬器、以及車手反應挑戰等各種小遊戲。據工作人員Mark介紹,不少澳門市民會一家大小前來參觀,因為這裏的各種小遊戲,不但讓賽車愛好者得以親身體驗,還能培養小朋友對於賽車的興趣,深受不同年齡的參觀者喜愛。
由台灣到澳門旅遊的陳先生昨日表示,大賽車博物館是每一名競賽愛好者必到之處,澳門大賽車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走在亞洲前列,非常期待日後能再來澳門,近距離觀賞賽事。
來自山西的遊客吳小姐表示,自己一家老小,特意選擇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到澳門看看。她認為,澳門除了賭博業外,其實仍有賽車、葡國美食、特色建築等許多適合旅客參觀的地方,非常多元,加上澳門人的服務態度熱情,出入方便,相信日後也會常來旅行觀光。
荔枝碗船廠片區 昔日輝煌融入自然
澳門政府重視歷史片區活化,其中澳門路環西南部的荔枝碗船廠片區就發展成為以本地造船業為主題的遊憩文化活動空間。有公司專門把團建地選定在此,希望讓大家親身感受澳門過去輝煌的造船工業的同時,在喧囂的都市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D互動模型圖助了解行業歷史
荔枝碗船廠片區與橫琴隔水相望,是澳門僅存的保存較為完整的造船工業遺址,反映了澳門昔日城市的發展進程及當時造船業的行業和生活形態。步入片區,旅客便能在地板看到碩大的二維碼,通過手機掃碼後,便能以VR技術,身臨其境感受造船廠工人當年的工作情況,相當震撼。
片區內設有多個透明3D模型圖,觀眾可以通過觸屏控制,了解如風帆漁船、機動漁船、蜑家船、老閘船等傳統船隻的類別,以及了解許多船身結構,並附有導賞講解,讓來訪者了解更多關於造船業的知識。
除了有關造船廠的介紹,片區利用船欖、船幹等部件,造出別具一格的鞦韆及康樂設施,來訪者可坐在鞦韆中,觀看澳門南部海域風景。工作人員何先生介紹,眼前是一片紅樹林,常有鳥類棲息於此,安靜時還能聽到鳥語,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有來自廣州的公司選擇來此團建。該團負責人陳先生和江小姐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類似造船廠這類已經荒廢的行業,在給予新元素後加以活化,成為旅遊景點,既可以保留傳統文化的古色古香,亦能讓旅客在喧囂的都市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非常難得。
旅客在片區遊玩後,還可到不遠處的一家咖啡店,品嘗一杯手打咖啡。這裏雖然陳設簡單,只有數張木質桌椅,卻富有老澳門的氣息,是澳門當地人極力推薦的去處之一。
紀錄光影軌跡 打卡必去戀愛巷
在澳門著名景點大三巴牌坊的旁邊,有一個舒適、優美、具有特色的「打卡點」,即只有短短50米,卻充滿鮮花與浪漫氣息的戀愛巷,以及巷中記錄澳門電影藝術文化的戀愛·電影館。有旅客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現時大家都去不同地方旅行,都希望參觀當地文化特色,以及對人文歷史深入了解,他們在澳門見到了多元特色、了解了澳門的電影發展,推薦所有來大三巴牌坊遊玩的旅客,亦能前來這裏參觀和體驗。
戀愛巷因其特殊的名稱而聞名於情侶之間,曾有電影以及電視劇在此取景,亦是婚紗拍攝的熱門地點。巷內房屋色彩繽紛,且種有許多鮮花,充滿浪漫氣息,搭配具有歐陸風情的古建築,造就了景如其名的「美麗巧合」,是情侶們定情的愛情聖地。不少情侶在遊覽大三巴牌坊後,都被戀愛巷這個名字吸引。
來自廣東的高小姐表示,自己走在巷前,便被巷子內的美景吸引,前來拍照,算是意外之喜,「不親眼目睹,都不知道澳門有如此美麗的風景,如在畫中。」
電影館珍貴資料 飽覽澳電影文化
戀愛·電影館就在戀愛巷之中。電影館樓高三層,是一個集合電影欣賞、本土影像保存、電影書籍閱讀,以及展覽等功能的空間。館內地面層設售票處、放映廳、控制室﹔一層為電影資料室,收藏澳門電影及錄像、電影書籍、期刊及雜誌等,供市民在館內查閱。展覽空間將會不定期展出與電影及本地電影有關的主題展覽,讓公眾以不同方式接觸電影文化。
不同於大三巴牌坊的熱鬧,身處電影館之中,別有一番寧靜與清新。據工作人員介紹,這裏由居民樓改建而成,是澳門較為古老的建築,不少旅客在遊玩至疲憊後,會在資料室觀看澳門電影及錄像,以及查詢自己感興趣的導言或電影資料,是一個非常悠閒及舒適的假日去處。
在戀愛巷旁邊,還有極具澳門特色的哪咤展館與哪咤廟。原來相傳在十九世紀後期,澳門地區流行疫症,嚴重威脅當地居民的生命安全。當時的民眾束手無策,後有居民得到哪咤託夢,喚大家汲取由土溪水加草藥服用,疫症終得到平癒。居民為表達謝忱,於是建造了哪咤廟及哪咤展館。館內亦展示了哪咤節慶的影片,又以電子書形式展現數十年來慶祝活動的舊照片,讓市民見證這項傳統節慶的歷史與變遷。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子龍 澳門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