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品世界|12月的世界政壇濃縮了民眾對經濟的不滿

文/周德武

歲末年尾的世界比預想的更加瘋狂。法國總理巴尼耶面對左右翼的夾擊,上任僅三個月就被趕下了台,成為1962年以來法國「最短命」的總理,而導火索則是2025年的預算案。德國總理朔爾茨上個月解除了財政部長林德納的職務,起因也是在預算和經濟政策問題上與之產生了無法彌合的分歧。12月16日,朔爾茨本人也將迎來國會的不信任投票。

12月的政局動盪不僅表現在歐洲,在西方坐標系裏的近東、中東和遠東近幾天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政治劇變。一直被西方標榜的所謂亞洲民主轉型非常成功的韓國,其總統尹錫悅居然半夜宣布國家實行「緊急戒嚴」,起因之一也是預算削減問題,此舉立即勾起了韓國上個世紀80年代的痛苦回憶。韓國民眾走上街頭抗議,在野黨和部分執政黨議員紛紛衝破警戒線,翻牆湧入國會召開緊急會議,並迅速通過決議,廢除總統戒嚴令。面對在野黨的彈劾聲浪,尹錫悅不得不向全體國民道歉,表示不會有第二次戒嚴。尹錫悅上任伊始就把總統府從青瓦台搬到了龍山,本想乞求好運,但仍逃脫不了韓國總統命運多舛的「魔咒」,弄不好後半生將在獄中度過。

德國、法國和韓國的政治動盪與經濟脫不了干係,而敘利亞風雲突變,根子還是出在經濟問題上。反對派武裝「沙姆解放組織」僅用了12天,就攻到了首都大馬士革,巴沙爾總統不得不逃往俄羅斯,算是保住了一命,統治敘利亞54年的阿薩德王朝也因此宣告結束。反對派打到首都,一路上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經濟不好,導致士氣不振,軍隊譁變,軍人因領不到薪水對政府心存不滿,便主動放下武器,敘利亞的經濟困局進而演變成嚴重的政治危機。

自老阿薩德1971年發動軍事政變以來,敘利亞一直掌握在這個家族手中,巴沙爾的父親阿薩德被稱為「中東雄獅」,執掌國家近30年,並精心培養大兒子接班,但1994年的一場車禍,奪走了他長子的生命,在英國學牙醫的二兒子巴沙爾被父親召回敘利亞,對政治並無興趣的他,不得不開始學習軍事以及國家管理方略。2000年老總統一命嗚呼之時,巴沙爾只有34歲,而敘利亞的國家憲法規定總統的最低年齡必須是40歲,於是國會不得不臨時召開會議,將總統的任職年齡層降至34歲,算是為巴沙爾量身打造。

2010年底的「阿拉伯之春」席捲西亞和北非地區,導火索是突尼斯大學生小販布瓦吉吉的自焚,不僅結束了總統本·阿里長達數十年的統治,而且迅速蔓延至埃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也門等其他中東諸國,巴沙爾政權打而不倒,成為「多米諾骨牌」中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之一,但敘利亞也因此陷入了長達12年的內戰,國家四分五裂,北部有美國支持的庫爾德武裝、「伊斯蘭國(ISIS)」等各種勢力盤踞,南部也有反政府武裝力量集結,讓巴沙爾政權處於反對派的重重包圍之中。

在俄羅斯和伊朗的幫助之下,巴沙爾於2016年成功控制住局勢,各反對派之後便處於蟄伏狀態,直至去年10月巴以戰爭爆發。這次攻佔首都的領軍組織和總司令是「沙姆解放組織」的戈蘭尼,戈蘭尼又被譯成朱拉尼。戈蘭尼早年加入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後來返回敘利亞自創隊伍。美國曾經懸賞1000萬美元拿他的人頭。前幾天戈蘭尼接受CNN採訪時表示,他早已與基地組織切割,美國人對此將信將疑。

戈蘭尼的真正名字叫沙拉,他之所以取這個化名,意即「戈蘭高地之子」,是為了紀念他的故鄉——戈蘭高地。1967年以色列佔領此地之後,戈蘭尼的父親侯賽因·沙里亞被迫流離失所,遂加入了巴解組織,後來棄戎從商,做起了石油生意,1982年在沙特生下了兒子戈蘭尼。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戈蘭尼加入了基地組織巴格達分部,後來被派回敘利亞,他創立的「沙姆解放組織」被美國和俄羅斯列為恐怖主義組織。正因為如此,美國雖樂意看到巴沙爾的倒台,但對「沙姆解放組織」的支持有點投鼠忌器。

美國總統拜登稱,敘利亞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且充滿了風險與機遇。不過,從美國介入中東諸國的政治後果來看,大體上能夠看到敘利亞的命運軌跡。巴沙爾作為敘利亞反對派的共同敵人已不復存在,接下來各派勢力都會努力填補權力真空。以色列迅速擴大了戈蘭高地的地盤,以進一步撈取土地實惠。一些專家認為,敘利亞很可能成為「第二個利比亞」,更有一些媒體預測,敘利亞有可能成為「第二個阿富汗」,唯獨沒有預測敘利亞能夠回到國家的復興之路。

澤連斯基把烏克蘭的命運寄託於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敘利亞把自己的命運寄託於伊朗與俄羅斯的支持,這就注定了烏克蘭和敘利亞的棋子命運。國家的穩定、安全與繁榮終究要靠自身的硬實力。敘利亞人民給了巴沙爾24年的時間,這個時間不算短,但巴沙爾並沒有為敘利亞人民帶來經濟奇跡,相反敘利亞的難民人數就超過1000萬。從這個意義上說,敘利亞人民最終拋棄巴沙爾也並不特別令人吃驚,吃驚的是變天的速度有點快。

(來源: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