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蝙蝠也關高球事
文/黎岩
上屆政府留下的燙手山芋——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舊球場並計劃用其中9.5公頃地興建公屋一事,再次陷入膠着尷尬境地。哥球會質疑土拓署提交環評報告的補充資料,錯漏百出,把球場範圍內生存的15種蝙蝠誇小其詞地說成只有一種,且未設公眾查閱期,認為環保署批准高球場環評報告的決定存在不公,早前提出司法覆核。高等法院前日頒下裁決,裁定球會勝訴。環境保護署表示會與律師團隊研究判詞,以決定是否上訴。
姑且不論這區區9.5公頃土地相較偌大的170公頃土地的高球場,只佔總面積5%,可謂微不足道,單就政府擬將這9.5公頃土地發展公營房屋而言,似乎也未必一時三刻能馬上緩解公營房屋供應緊張局面。與其着眼於官司,尋求更多上訴的理據,不若棄而不用,放棄爭執,放寬眼界,在北部尋求更多的拓展土地機會。正如有專家表示,本港其實不缺地,缺少的是拓展的制度、機制以及與時俱進的識變應變求變的決心與毅力。
似曾相識燕歸來,猶記得當年政府曾提議就北角一塊土地提出私屋、公屋混合發展模式時,就被一位超級富豪批評穿西裝的白領怎麼願意與穿拖鞋摳腳丫子的藍領同在一個屋簷下。今次的粉嶺高球場官司在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反映出了本港若隱若現的階級觀念等級觀念的存在。若果當局換一個角度,充分顧及富甲一方的高球會員的感受,採用換地的思維,把這9.5公頃的土地建成豪宅別墅群,置換其他地方的土地興建公屋,或許,就不會招致高球會如此強烈激烈的反對,甚至不惜興訟阻擾發展。
讀者也許還記得,當年動工興建高鐵時,也是因為環保團體提出興建地下隧道式高鐵,其震動會驚擾雀仔春夢,結果被發展商胡應湘怒斥考慮雀仔春夢時,何曾考慮蝸居籠屋的市民的尊嚴與福祉。今次高球會居然能夠以15種蝙蝠的理據(當然還包括報告指場內有38種飛蛾,但球會指該處應有最少729種飛蛾)等等看似節外生枝的理據勝訴,或多或少看似都有點牽強。
雖然政府一再強調,法庭只需考慮環評報告是否符合法例要求,毋須考慮政府收地用途。但是,法官大人斷然不會從發展的政治高度去斷案,而只是根據辯控雙方提交的證詞做出裁決,既然辯方證據有瑕疵,利益歸另一方的普通法原則依然適用,做出不利政府的裁決也就理所當然。
高球會一再不厭其煩地強調,粉嶺球場是一個享譽國際之世界級高爾夫球場,亦有重大生態及文化價值。其「舊球場」的三個國際級錦標賽球場,都是粉嶺球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粉嶺高球場是香港重要且無可替代的體育設施,對吸引大型國際高球賽事至關重要。如明年的LIV Golf、第15屆全國運動會高爾夫球賽事、國際都會錦標賽(中國巡迴賽系列)和領展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均會在港舉行。這些體育盛事對推動香港體育旅遊及體育產業化發展有着關鍵作用。球會所言好像合情合理有理有據。
其實,今次官司爭議的焦點確實不在土地用途,而是司法程序。球會報告資料顯示,球場內有大量潛在古樹名木,部分更與政府擬建屋的地方重疊,若發展會對這些樹木有影響,署方附加保育條件,正正反映環評報告非真正獲批。
高球會甚至聲稱,球場內有80棵樹齡逾百的樹木、其中包括29棵過百歲的珍貴水松,極有可能合資格註冊為古樹名木,擬興建的11棟樓宇中有至少8棟的選址,部分或完全與潛在古樹位置重疊,或意味在該處建屋不可行。高球會甚至還引經據典地指,漁農自然護理署亦發現球場有17種蝙蝠,球會延聘的專家亦發現至少15種蝙蝠,政府報告卻稱只有一種,似乎刻意漠視或掩蓋相關數據。
如果單就上述數據引致的爭議來看,署方質疑是次覆核屬「學術討論」,似乎頗有道理。當然,是案爭議最大的還是當局是否進行過公眾諮詢。就此,政府一方指,土拓署於2022年5月提交粉嶺高球場用地發展的環評報告,環保署同年5至6月間開放報告予公眾查閱,只是未有就補交資料設公眾查閱期。當局強調,立法會當年制定《環評條例》時,已為環評程式訂下一個法定時間表,包括公眾查閱期限,希望確保當局能夠迅速有效地處理相關工程項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延誤。套用一句今年的流行語,想要清楚就會弄清楚,不想清楚,再怎麼諮詢解說都會不清楚。
不論如何,法官在是案中咬文嚼字也好,謹守司法程序也好,推崇環保意識也好,實實在在彰顯了本港司法獨立判案的法治核心價值,確實值得肯定。法官就是法官,他不是特首,更加不是發展局長或房屋署署長。法官依據證據裁決,並不受權力或政治、經濟因素影響。
反倒是政府通過今次案件的裁決,一方面需要更加嚴謹地草擬提交各種文件,沒理由連香港有17種蝙蝠及多達數百種的飛蛾這樣的數據都不知或弄錯。正如高球會指出的,高球場上空飛來飛去的有超過700種飛蛾,若果視而不見,只看見一種蝙蝠,豈不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另一方面,應該正視本港客觀存在的階級等級觀念,在高球場邊興建公屋,等於往富豪勞斯萊斯座駕吐口水,似乎有點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此,與其執意纏訟上訴,不若息事寧人,集中精力發展其他較容易開發的土地,特別是趁近期中央鼓勵支持工商界積極參與北都建設的東風熱潮,在北部都會區拓展更多更易開發的土地。當然,若然各方都能夠以香港可持續發展繁榮的大局為重,主動拆除固化利益藩籬,齊心協力謀發展惠民生,香港的很多事就會好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