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MindTrust Sustainability 總經理 Alexandre Levy:From Awareness to Action 邁向可持續未來
【點新聞報道】香港國際ESG研究院致力於推廣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優秀實踐,積極助力國家綠色循環發展。研究院聚焦各行业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次我們特別邀請到MindTrust Sustainability總經理Alexandre Levy接受採訪。他曾擔任中法工商會副會長,同時是法國經濟部的外貿顧問,在數字化碳減排、氣候變化和ESG諮詢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與管理經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Alexandre Levy(下稱:Alex)曾在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他以流利的中文為我們分享了ESG領域的專業洞察與實際案例。
記者:您在ESG和碳減排領域有着怎樣的職業經歷?是什麼促使您進入這個領域?
Alex:很高興接受採訪!我是一名早期來到中國的外國創業者,最初在北京語言大學學習語言和文化,隨後開始創業,涉足過廣告、進出口貿易等多個領域。2009年起,我逐漸轉向更加專注的諮詢領域,主要為中國企業提供流程優化和管理諮詢服務,幫助他們在企業管理和戰略實施方面取得進展。
在為企業提供管理諮詢的過程中,我更加關注到可持續發展和環保問題。特別是我住在雲南昆明期間,貼近自然的生活環境使我加深了環保意識,並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關注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這些經歷促使我決定將職業發展重心轉向環保諮詢領域,從2019年起專注於ESG和碳減排相關的諮詢工作。
目前,我的公司在香港、大陸和台灣設有辦事處,為大約35家國際企業提供數字化減碳解決方案。過去五年裏,我們不斷學習和優化,幫助客戶制定減碳行動計劃,並為他們提供相關的ESG諮詢服務。我們致力於通過創新的數字化手段,推動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積極改變,邁出實質性步伐。同時,我們也幫助歐洲軟件公司在亞洲市場推廣ESG管理方案。
記者:您目前的公司在ESG和碳減排領域提供了哪些具體解決方案?這些方案主要服務於哪些行業?
Alex:我們目前的解決方案可以概括為三個主要模塊:
1.環保意識與教育:我們通過創新的教育工具,如「氣候拼圖」(Climate Fresk)工作坊,基於聯合國IPCC報告設計,幫助企業和員工深入理解氣候變化的科學原理、關鍵概念數據及企業運營對環境的影響。
2.碳排查:我們使用來自歐洲的先進軟件和工具,幫助企業收集ESG相關數據,並按照不同的標準總結出相應的報告,為企業有效的預估和規劃減碳計劃。幫助企業了解其價值鏈中的碳排放分布,並制定更為科學的減排策略。與傳統碳排查方法相比,這些工具更為精準和高效,幫助企業達到更高的減碳標準。
3.減碳方案與顧問服務:結合我的管理諮詢背景,我們為企業量身定製具體的減碳計劃,分析行業最佳實踐,邀請國際和本地專家分享成功案例。我們通過跨行業知識,幫助企業優化供應鏈、物流等環節的碳排放,按照優先級制定階段性目標,確保未來幾年內持續優化其碳排放表現。
目前,我們的解決方案覆蓋了多個行業,尤其是在金融、房地產、工業生產和物流供應鏈等領域。例如,在金融行業,我們可以幫助銀行及金融機構應對其Scope 3(範圍三)碳減排挑戰,通過優化客戶選擇和投資策略,幫助其降低碳足跡;在房地產和建築業,我們利用專業知識來評估建築材料的碳足跡,提供詳細的諮詢和工具支持,幫助這些企業更好地進行碳排放管理;在工業生產領域,我們協助製造業企業優化供應鏈和生產流程,減少物流運輸和生產環節中的碳排放。總體而言,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模塊和行業實踐,幫助企業在ESG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真正實現從意識到行動的轉變。
記者:能否簡要介紹一下什麼是「數字化碳減排」?您認為數字技術在實現碳減排中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Alex:數字化在碳減排領域是一個關鍵環節。近年來,許多企業開始使用像GHG Protocol(溫室氣體核算標準)等工具來計算範圍一和範圍二的碳排放。然而,當信息量激增,尤其是在涉及範圍三時,數據整合和匯總的複雜性大大增加,容易出現錯誤,且管理效率較低。這種情況下,一個有效的數字化管理平台就顯得尤為重要。數字化平台通過實時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結合KPI(關鍵績效指標)提供監控功能,生成分析結果,顯著提高效率並減少錯誤。
在處理範圍三碳排放時,數字化碳減排通過核心數據估算、問卷收集、創建重要供應商賬戶等核心功能,確保信息準確性。此外,平台還具備AI技術,可幫助發現異常數據並自動糾正,完成數據整合後,企業可以根據需求生成個性化儀表盤並輸出報告。尤其,在2025年香港所有上市公司必須提交碳排放報告的背景下,數字化探減排能幫助企業高效匯總數據並生成符合監管要求的報告。例如,符合包括歐洲CSRD標準、香港及新加坡相關標準在內的國際規範,適應不同市場需求。
記者:您認為歐洲在碳減排方面的經驗對亞洲有哪些可借鑒之處?是否有具體案例可以分享?在碳排放政策制定和執行上,有哪些做法是亞洲企業值得借鑒的?
Alex:歐洲在碳減排方面的經驗確實有很多值得亞洲企業借鑒的地方。這也是我多年來努力的方向之一,將歐洲最先進的數字化工具和經驗引入亞洲。目前,無論是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等地,都開始要求企業發布碳排放報告,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特別是在中國,出口企業面臨着巨大的壓力,例如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這讓企業必須快速適應新要求。歐洲企業對供應商碳排放數據的要求也日益嚴格,也加劇了供應鏈管理的挑戰。
我認為亞洲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行動。短期改善措施:從物流優化和原材料選擇等較為簡單且見效快的領域入手,例如優先使用環保材料;長期規劃與投入:對於生產過程中高耗能的環節,需要提前規劃並投入節能設備,盡早規劃以保持市場競爭力;企業轉型:企業可以藉助環保轉型的契機,重塑商業模式,將環保投入與成果納入市場營銷,提升企業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
此外,我也建議亞洲企業學習歐洲行業協會和商會的做法。歐洲許多行業協會會定期組織分享最佳實踐,這種由中立機構主導的經驗交流非常重要。在中國內地和香港,這方面的活動已有所開展,但仍需加強並針對特定行業進行深入推廣。
記者:目前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時主要關注哪些方面?您的公司在幫助客戶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或技術?
Alex:大部分企業找到我們,通常是為了明確在碳排放方面如何採取行動。我們的工作會從提高環保意識開始,因為許多問題的根源在於對氣候變化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甚至一些高層管理者對他們自己的行業給環境帶來的影響了解有限。因此,我們的第一步是幫助企業全面認識溫室氣體及其作用和影響。
我們會通過工作坊的形式激發參與者的積極性。我們在中國有28名培訓師,在香港有超過10名,能夠引導企業團隊思考他們在業務、供應鏈和生產環節中的改進機會。我們提供框架,幫助企業逐步分析運輸、能源使用、產品設計等領域可能產生的減排措施,並進行頭腦風暴以挖掘潛在的解決方案。
同時我們也分享成功案例,並在必要時邀請相關專家。實際上,企業自身對其產品和生產流程的了解最深。我們更多是提供數據和建議,幫助他們發現哪些環節可以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情況下優化流程。例如,服裝製造商可能不清楚不同布料和機器用電量的影響,我們通過提供數據,讓他們更好地評估和調整生產策略。
記者:您如何理解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的關聯?在碳減排策略中,如何更好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結合,企業在這方面可以採取哪些聯合措施?
Alex:在過去五年中,我們通過許多方式提高企業和個人對環保危機的意識,讓參與者了解不同排放源和溫室氣體的影響,例如大氣中化學和物理變化如何影響水循環、海洋生態,進而引發極端天氣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生物多樣性保護。我們推廣了名為「生物多樣性拼圖」(Biodiversity Collage)的工具,旨在幫助企業理解人類活動如何影響生態系統。例如,氣候變化、污染、海水溫度升高等因素如何破壞生態系統,以及如何通過優化運營減少這些影響。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關鍵資源和服務,而每個生態系統的恢復力和脆弱性各不相同。例如,珊瑚礁對海洋生態至關重要,但地球溫度升高超過2℃時,90%的珊瑚礁可能會消失,這將對海洋生物造成毀滅性影響。企業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可以採取具體措施。例如,在農業領域,可以採用更先進的耕作技術,減少對土地和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同時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在海洋保護方面,支持珊瑚礁修復或減少塑料污染,可以在幾年內對恢復生態系統有顯著改善。在碳減排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結合上,我們建議企業關注供應鏈管理、資源利用效率以及環保創新。例如,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推廣循環經濟模式,都可以實現減碳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記者:您提到公司提供ESG工作坊,這些培訓的核心內容包括哪些?您認為應如何提高企業和員工對ESG理念的理解和執行力?
Alex:我們的ESG工作坊核心圍繞氣候變化和碳排放議題,設計了多樣化的培訓內容與工具,幫助參與者在互動中直觀了解ESG的概念和實踐。工作坊已在全球吸引超過200萬參與者,其中大陸地區有超過1萬人參與。我們為企業、社區及個人提供靈活的解決方案,推動ESG理念的普及與落地。
工作坊的核心內容包括三個部分:
1.互動活動:通過「氣候拼圖」和「兩噸挑戰」等創新工具,幫助參與者了解碳排放的來源,如交通、居住和旅行等,並模擬不同生活選擇對碳足跡的影響,進而理解如何通過行為調整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即每人每年需將碳排放控制在2噸以下。
2.個性化實踐:參與者計算自己的碳排放數據,並在團隊討論中提出具體減排措施,如減少紅肉攝入和使用環保交通工具等,以便找到最適合的減排路徑。
3.企業場景應用: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將這些工具整合到內部管理和供應鏈教育中,部分企業還通過工作坊向員工和供應商普及節能技術,或利用它來宣傳環保產品。此外,我們也幫助企業培養內部ESG專家,推動理念的持續落實。通過這些實踐,我們希望每位參與者不僅能夠理解ESG的重要性,更能夠將其轉化為具體行動,推動ESG理念和可持續發展。
記者:您對未來幾年碳減排領域的發展趨勢有哪些預測?特別是在亞洲和香港,您認為技術驅動的可持續發展與國際合作方面有哪些潛力和機會?
Alex:亞洲在全球碳減排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生產製造高度集中的特點使其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的核心區域。其中,中國的能源轉型尤為關鍵,全球都期待中國能夠按照既定目標高效推進低碳能源的應用,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從企業層面來看,我們觀察到,許多企業的碳減排潛力中有20%-30%可以通過簡單且易行的措施實現,這些措施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碳排放,還能幫助企業節約成本。例如,優化供應鏈運輸距離、提升倉儲管理效率、改善建築空調系統等都是企業可以立刻着手的領域。同時,企業可以利用這些實踐展示其環保承諾,通過宣傳綠色轉型的成果贏得終端客戶的支持和信任。
在國際合作方面,標準化問題是未來發展的重點。目前,全球範圍內針對ESG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框架,不同國家和地區採用的體系存在差異,這對企業的跨境運營和碳減排實踐帶來了挑戰。因此,政府間需要加強溝通,推動標準的對接與統一。如果能在數據共享和標準化上實現突破,將顯著提升企業實施碳減排的效率和成效。
總體而言,我認為未來的關鍵趨勢在於:加速能源轉型、推動企業落實碳減排實踐、強化國際間的標準化合作,以及推廣和普及碳減排技術。從意識到行動(From Awareness to Action),邁向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點新聞記者孫曉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