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劏房戶夢想「上樓」 盼有個穩定的家

【點新聞報道】劏房問題存在多年,短時間內難以完全取締,本屆特區政府重視解決本港土地房屋難題,興建公屋致力縮短輪候時間。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提出,制訂「住宅樓宇分間單位出租制度」,合標準單位名為「簡樸房」取代劏房。惟對於劏房戶來說,或許最大的夢想還是盡快「上樓」。

劏房問題存在多年,短時間內難以完全取締。圖為深水埗劏房。(鄭泳舜Fb)
九龍城區區議員林博指,辦事處都不時收到街坊求助要求出信加快公屋輪候,強調解決劏房問題,加快公屋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方式。(點新聞記者李九歌攝)

九龍城區多舊樓和劏房,是香港整體住房困境的縮影,區議員林博表示,居民多為來自五湖四海的新移民,基層區租金較低,但若按呎價計算則並不便宜。通常100至200呎的劏房居住着一家四、五口,生活在狹小空間頗為局限,麥當勞、圖書館、社區中心這些地方則成為劏房戶白天的去處。

劏房普遍環境衞生情況惡劣,存在結構安全問題和治安問題。林博早前在公屋聯會《解決劣質劏房問題建議書》提出幾項建議,包括居住面積在150呎以上、有獨立洗手間和廚房、加租不可超過15%等。對於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把劣質劏房改成簡樸房,林博擔心在評估合資格簡樸房的過程中,是否需要趕走租客而導致不能續租,另外擔心如果政府部門人手不足影響進度。

林博建議考慮聘請例如警方或房屋署相關部門的退休公務員幫忙登記和了解簡樸房。此外,劏房現時仍未使用每戶獨立電錶和水錶,有業主濫收水電費從而加重劏房戶經濟負擔,林博指希望做到獨立電錶和水錶。而租金方面,他擔心業主因符合簡樸房的要求而加租,建議訂立起始租金,按當區差餉租值和地積比等計算。對於坊間有聲音指要求設定「人均居住面積」,林博則持開放態度,擔心簡樸房面積越大租金越貴,基層家庭難以負擔。

數據顯示,本港現有的11萬劏房戶中,60%有資格上樓。加上特區政府早前曾表示未來5年是公屋供應豐收期,林博指,其辦事處都不時收到街坊求助要求出信加快公屋輪候,強調解決劏房問題,加快公屋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方式。他認為過渡性房屋對劏房戶是解決燃眉之急的一個選擇,指過渡性房屋租金和劏房差不多,但性價比較高。

單親媽媽吳女士及其5歲女兒瑤瑤租住在土瓜灣區一間面積約100呎的劏房,擺放着書台和書架,供瑤瑤學習和看書。(受訪者供圖)

單親媽媽吳女士及其5歲女兒瑤瑤租住在土瓜灣區一間面積約100呎的劏房,每月租金4450元,水電費用約1000元。這間小小的劏房,承載着母女二人安居的夢想。這裏除了煮食地方、床和衣櫃等必需品以外,還擺放着書台和書架,供瑤瑤學習和看書。物質上的匱乏讓吳女士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她非常重視女兒的教育,為其報名興趣班學習畫畫、跆拳道、英文等,惟她現時靠領取每月12000元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生活,坦言要「一份錢掰碎幾份花」。

在這裏住了三年多,眼見女兒長大,吳女士迫切地想要「上樓」。她自2021年開始排公屋,目前仍然在等待隊伍,也有興趣申請過渡性房屋,之前為了快一些而轉到新界,但目前仍然遙遙無期。一間公屋對於母女二人來說,意味着家的穩定,吳女士希望女兒能夠在一個乾淨舒適的環境中長大,得到穩定的教育。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