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懷疑施虐者為家庭成員 防止虐待兒童會籲營造兒童安全友善環境
【點新聞報道】防止虐待兒童會今日(14日)舉行45周年記者招待會,發布2023/24年度的服務重點及統計數字,並提出在保護兒童方面的建議。
據統計數字顯示,在185宗懷疑虐兒個案中,熱線求助者中超過六成半是家庭成員,其中逾七成來自母親,逾一成來自父親。表明許多父母在遇到管教子女困難時願意聯絡防止虐待兒童會查詢或尋求協助,主要涉及子女的行為及學習問題。隨着近年兒童嚴重受虐或死亡個案披露,引起社會關注,公眾或鄰居舉報有176宗(17%)。另外,專業人士、公眾及鄰居在保護兒童方面的角色也十分重要。
在185宗懷疑虐兒個案中涉及215名兒童,其中懷疑受虐兒童多為6至8歲。家長應多關心子女,與他們溝通並了解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協助子女處理情緒和壓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變化,同時家長亦要關注自己的情緒,尋求舒緩壓力的方法。
另外,數據顯示,有七成懷疑施虐者都是家庭成員,以母親和父親為主。受虐兒童會對施虐的家長或家庭成員失去信心,也可能會產生恐懼、抑鬱、性格變得內向,最深遠的影響是缺乏安全感、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甚至在人際關係上產生障礙。家長應盡早學習正面管教的知識和技巧,讓孩子在安全、正向的家庭中成長。
數據顯示,個案中身體虐待比率佔六成,疏忽照顧個案超過一成。許多家長可能認為體罰可管控及改善兒童的行為,但事實上體罰不單無助管教,反令親子關係疏離,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而獨留年幼兒童在家是很危險的,隨時可以致命,家長及照顧者亦可能因疏忽照顧兒童而觸犯法例。
心理虐待個案不容忽視。心理虐待包括羞辱、驚嚇、孤立、剝削及漠視兒童的情緒反應。過去舉報數字一直偏低並不代表情況不嚴重,兒童心理虐待個案被嚴重忽視,因為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心理虐待及其嚴重性,所以沒有作出舉報,但事實上每一種虐兒個案都有心理傷害的成份。
性侵犯個案須關注。近年,懷疑侵犯者/侵犯者透過智能電話或互聯網誘識兒童,與兒童建立關係後實施侵犯的個案上升。根據社署保護兒童系統資料顯示,16歲或以下的侵犯者亦有上升趨勢。性教育對兒童的身心發展至為重要,香港學校的性教育仍有待加強,制定打擊網上各種性罪行的法例及策略也很重要。
防止虐待兒童會建議政府以非暴力方式管教兒童;設立法定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及為干犯嚴重性罪行之罪犯提供強制的治療服務,並推行全面學校性教育;提升公眾對兒童心理虐待的認識,並訂立清晰的兒童心理虐待法例;推行系統性的家長教育課程,傳遞正面管教子女方法;儘早提供支援服務予危機組群,如貧困家庭、單親/年青母親、新來港家庭等;正視獨留兒童的問題,持續改善幼兒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的質素、監管及供應,加強課餘託管服務;為兒童提供適切的輔導或治療服務;設立兒童中央數據庫,統一收集、分析及發放有關保護兒童及兒童發展情況的資訊;在社區推廣保護兒童政策,營造兒童安全和友善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