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老外EP16|愛吃辣四川話十級 美國「老成都人」:這裏是我的「第二故鄉」
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長大的喬納森·科特,已經在四川成都生活了26年。在這裏,金髮碧眼的他說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話、品嘗過許多川味美食、閑暇時喜歡「泡」在老茶館裏,還有一個更為大家所熟知的中文名字「江喃」。
記者對江喃的採訪,就約在了他喜歡的成都老茶館——大慈寺茶社裏。這座坐落於成都繁華商圈的古老寺廟,在偏殿裏設有茶社,數百把竹製桌椅依次排開在開闊的露天庭院裏,手捧一碗蓋碗茶在這裏閑聊,時間彷彿都停止在了過去和現在之間。
江喃與成都的結緣,要追溯到1998年的那次出國交流經歷。在西雅圖的大學專修中國文化、人類學、宗教三門學科的他,得到了前往中國繼續深造的機會。因為愛吃辣椒,他在四川大學和中山大學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四川大學,「吃辣真的是影響了我這一輩子。」
6個月的交換生生活結束後,江喃回到美國完成畢業的各項事宜,並在1999年又來到了成都,希望拍攝更多照片、繼續學習中國文化和四川方言,沒想到就在此扎根、生長,並逐漸讓自己成為了這座城市的一部分。
為了學習四川話,江喃常跑到茶館和大爺大媽一起喝茶、「擺龍門陣」(四川話,意為「聊天」)。一開始也聽不懂,他就像小孩子學說話那樣跟着默默地念,半年多後就能聽懂大家在說什麼了。「我學會的第一句成都話是『老闆,多放點海椒』。整整一年我不說英語、只說中文,所以我的中文進步得非常快,學到了很多語言和其他東西。」
「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時,正在學習道教和中國哲學,裏面有很多『水』的元素,所以我想要一個與水有關的名字。」江喃說。於是他根據本名喬納森(Jonathan)的音譯,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為自己取姓為「江」,也意味着河流;而「喃」意味着喃喃自語、輕聲細語,也可能是吃東西,「『口』可以代表吃東西或說話等」。
2005年,作為食辣愛好者的江喃報名參加成都國際美食節的「辣王爭霸賽」,一路過關斬將,從2000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並在決賽中吃了50個朝天椒。這位能吃辣的外國友人吸引了很多媒體前來採訪報道,並邀請他去電視台做節目,於是自稱有點「內向」的江喃成為了一名美食脫口秀的節目主持人,對美食和美食文化的理解越來越深。
隨着在成都待的時間越長,江喃對這裏的喜愛也與日俱增。他在成都開火鍋店、推廣美食文化、參加馬拉松、身體力行做公益,像當地人一樣在茶館裏喝茶、休閒、談事情、完成工作。
工作之餘,江喃喜歡騎着單車穿行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親歷、感受着這座城市的發展和變化。「我還記得第一次來成都,轉了兩次飛機,折騰了20幾個小時才到,現在成都直航城市越來越多了。剛來成都時二環路剛修好,二環路外還是油菜花,現在修了那麼多地鐵,還有第二個機場。以前來成都的外國人很少,現在成都越來越國際化。」
如今,作為網紅博主的江喃喜歡帶着相機,從「第二故鄉」成都出發,走向更廣闊的中國以及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用相機記錄美好,並把他在各地遊歷、拍攝、記錄的故事發布到社交平台上。對於未來的生活,江喃顯得很「隨性」,「你知道的,我從來沒做過計劃。第一次來成都,我打算待6個月;第二次來成都,我打算待大概3年,但現在已經待了26年了。」
江喃告訴記者,未來希望能以一個正在打造的藝術文化交流空間作為切入點,繼續推廣成都文化、中國文化,搭建各個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互融的橋樑。
(記者:向芸、渠艾拉/拍攝:思明、星鳴、Judith/剪輯:渠艾拉/監製:梁濤)
相關閱讀:
我不是老外EP15|日籍大熊貓飼養員變身「川妹子」:養「貓」十年不捨得回去!
我不是老外EP14|會講粵語的尼泊爾姑娘:香港是我的第一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