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馮論政|夏寶龍呼籲香港工商界大膽創新
文/馮煒光
夏寶龍主任11月8日在深圳與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交流,與會有29名工商界代表,由當日早上約10時開始,歷時7小時,誠如中央港澳辦11月10日在其官網上發表的文章所言:「深入交流。」
上述文章有一段被香港傳媒廣泛報道,其中要求香港不能僅靠傳統優勢「一招鮮、吃遍天」備受注意。筆者特意引述整段如下,再和大家探討其微言大義。
「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已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日之世界非昨日之世界,香港也不能僅靠傳統優勢『一招鮮、吃遍天』,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在變局中打開香港新天地。要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加大創科資源投入,壯大創科產業規模。要想方設法加快旅遊業態升級,用好香港1180公里海岸線和263個島嶼,根據實際發展康養旅遊、度假旅遊、文化旅遊、郵輪旅遊等。又如,面對外部勢力持續對香港抹黑攻擊,香港工商界和企業家要發揮國際聯繫廣的優勢,積極舉辦各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更多外國友人來港實地考察,親眼見證香港的活力與魅力。」
創科的確是世界潮流。君不見世界首富馬斯克是科技巨頭,之前的首富蓋茨也是靠創科致富的。內地的富豪榜首由今天的字節跳動張一鳴,到享譽超過十年的阿里巴巴馬雲、騰訊馬化騰、比亞迪王傳福等,都是因創科而成巨富的。因此,夏主任其實是鼓勵港商範式轉移,觀念創新,不要再受制於所謂「high tech high嘢,low tech撈嘢」的過時觀念。
至於說香港沒有創科土壤,那也是謬論。若論沒有土壤,近30年前的深圳更沒有,那時的深圳和香港相比是「蚊脾和牛脾」。1999年10月5日-10日,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成功舉辦,成為繼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州)、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廈門)之後的又一個國家級交易盛會。從此,中國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有了一個卓有成效的轉化平台。可以說這是深圳助力國家創科的起點,也是讓深圳由一個「三來一補」、港商「前舖後廠」的加工基地快速發展成創科城市的起點。深圳今天擁有華為(1987年成立)、騰訊(1998年成立)、比亞迪(1995年成立)、大疆(2006年成立)等世界級創科企業。上述科技巨擘有哪一家較香港的地產家族年代久遠?為何這些後起之秀,藉助內地舞台能成就創科產業,遠較它們樹大根深的香港大地產企業不能? 再者,夏主任也不是要求香港工商界賭「身家」,而是要他們不要忽略創科,不要一聽到創科便固步自封,遲疑不前。香港特區成立創新科技局也快10年,特區政府也有不少政策和配對資金資助創科呢。
夏主任上述一番話也提到旅遊,「根據實際發展康養旅遊、度假旅遊、文化旅遊、郵輪旅遊等」。注意是「根據實際發展」,不是要求工商界不顧實際,「扔錢落海」。再者香港確實有「1180公里海岸線和263個島嶼」,為何我們要局限於現有土地,不把眼光擴開一點。這其實也是範式轉移的體現。至於康養旅遊,那是考慮到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單是這金漆招牌,已經吸引不少中外人士。至於其他3個旅遊,香港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正在致力發展中。香港工商界如希望特區政府有政策配合,相信特區政府會有求必應。
夏主任第三個具體要求是工商界「發揮國際聯繫廣的優勢」,廣邀「外國友人來港實地考察」,這其實是香港商界絕對有能力做,也會經常做的。香港商界對金錢的嗅覺很敏銳,他們會廣交全球具影響力的朋友,然後發掘投資或合作機會。那麼只要香港商界有這個自覺,他們當然可以大力幫忙說好香港故事,闡述「香港的活力與魅力」。有黃絲說「香港因為國安而被外國發旅遊警示」,這其實是誇大其詞。首先意圖借警示抺黑香港的只是美西方寥寥一兩個國家。但按美國國務院每年度向美國國會發表的公開報告,2022年常住香港的美國人有70000人,2023年則上升20%至84000人。注意這都是2020年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的事情。2024年3月19日立法會通過了《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俗稱23條立法),但通過大半年以來草木不驚,沒有一位外國人因此條例而被拘、被檢控。可以說,美西方寥寥數國的所謂「警示」只是虛言恐嚇其國民。
夏主任言者諄諄,但筆者相信絕對不會聽者藐藐。誰能早着先鞭,抓住機遇,為其家族和上市集團不斷創新,誰便能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