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慧說法|鄉音推廣 族服歡迎 振興旅業宜多出奇謀

文/鄭久慧

最近網上熱傳的一段推廣影片「歲稔年豐」深具創意,片子不但由遼寧瀋陽于洪區文旅局副局長彭勃親自出鏡拍攝,她更是站在豐收的希望田野上,以英語、東北話、國語三語串聯介紹當地大米稻產,娓娓道來動人勞動故事,敘述陽光普照下這片廣袤無垠的東北土地,如何孕育出舉世聞名的東北大米。萬物皆可抒情,人間煙火氣處處,看完令人難忘。

細思本港推廣旅遊的宣傳片,多集中在表現本地吃喝玩樂的旅遊特色,展現國際都會繽紛多元的魅力,反而較少注重受眾的感受。如何讓旅客在一段廿多秒的宣傳片中與香港瞬間「connect」?要達成這一目的,就需要將受眾分層,因地制宜,從語言、服飾、姿勢等多方面度身訂造最適合當地民情的旅遊廣告,而非同一段宣傳片全球統一播放,僅僅換個不同語言旁述。

其一,親身上陣展誠意。去年香港復常時,行政長官親身拍攝「你好,香港!」宣傳片,向全球展現香港的新魅力、新發展、新機遇,對推動旅業成果斐然!由官員、公職人員、社會賢達粉墨登場,足以向遊客展現香港的誠意,這不單是文體旅官員的責任。回想新冠疫情期間,特區政府各政策局的政助們均參與拍片宣傳防疫知識,本港亦雲集全國各地同鄉會社團、各省市自治區的政協委員、及祖籍內地或世界各地的商賈名流,正所謂血濃於水,讓這些與當地深具淵源的知名人士出鏡,自然更添說服力。

其二,鄉音拍攝夠親切。我國幅員遼闊,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居住着56個民族,各族都有着自己的傳統服飾,再加上各處鄉村各處俗,各地的鄉音俚語可能截然不同,若宣傳片出鏡者能以當地鄉音推廣,即使發音未必準確,卻能展現香港海納百川的魅力,瞬間拉近與當地人民的距離,為香港旅遊創新猷!

其三,族服讓兩地情感交融。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是未來港澳自由行的「潛力股」,出鏡者若能穿上民族服裝,實地介紹本港景點,猶如各族代表上京開會時,驕傲穿上各族服飾,在人民大會堂前合照留念的場景一般。事實上,網絡不時流傳我國KOL們把傳統民族服飾帶去海外著名景點展示的短片。這種crossover的融情入景,自然大大增強當地少數民族人民來港暢遊的動力,苗族妹子有了在女人街展現滿頭銀飾的衝動,藏族漢子有了來香港馬場策馬奔騰的慾望,旅遊最深層的文化交流就這麼達成了!

其四,宣傳不再以西方思潮為主導。全球各地的宗教文化差異頗大,以往側重西方白人角度宣傳香港,無論在語言及內容方面,均略顯單一,應拓展多元宣傳模式,揣摩受眾微妙心理。以近期熱門的中東受眾為例,筆者的埃及同事告訴說,受伊斯蘭教成長環境影響,來港後,若在餐室或其他公眾場合見到戴頭巾的女士,就會立即萌生親切感。

旅遊業是「無煙工業」,不僅創造就業機會及促進經濟發展,更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故此全球各地均積極發展旅業,作為振興經濟的捷徑。當局應思考的是,如何多出奇謀,跳出「香港遊」固有框架,別再讓遊客自問「我去香港能玩什麼」,而是讓遊客瞬間秒懂「香港能為我帶來什麼」,從方方面面讓遊客感受到「香港最適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