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紐約初印象:人·味·聲 |美國大選直擊

【點新聞特派記者紐約報道】今年的美國大選不一般。前有特朗普殺回,磨刀霍霍向白宮;後有拜登心有餘而力不足,臨場易帥哈里斯。「紅藍對決」到這一刻,仍是勝負難料,多個民調都顯示兩人「打成平手」。最終誰入主白宮,主導美國下一個四年甚至下一個十年的發展,世界局勢會因此產生怎樣的變化,誰也說不準。作為記者,有機會親身赴美見證這場「世紀之戰」頗為難得,在申請簽證、美國的「外國記者證」等一系列繁瑣手續後,終於獲批成行。飛行接近16小時,抵達美國紐約。

當地時間10月31日晚間,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附近廣告牌循環播放特拉普與哈里斯相關廣告。(點新聞記者蘇婷攝)

飛機從香港起飛東行,經過台灣、日本、靠近北極圈,繞道加拿大,最終向東橫穿整個北美大陸。我們從晨昏線的左邊飛到右邊,從白天飛進黑夜,再穿出昏晨線,16小時內,第二次擁抱昨日的白晝。這也意味着,和香港總部跨12小時時差的連線報道,開始了。

入境海關時就遇到第一個考驗:排隊。習慣了香港高效率的我,面對美國海關的不緊不慢,着實不習慣。從開始排隊到完成過關,整整用了2小時,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後續行程——取記者證、街頭採訪和拍攝。為了趕在新聞中心下班前拿到證,我們咬咬牙選擇出租車,不到40分鐘的路程收費120美元,司機還要我們再給10美元左右的小費,換算港幣,盛惠約800港元。開始用美「刀」(諧音「dollar」,編者註)結算的第一天,就被「先刀為敬」。上社交媒體看了看「紐約、打車」關鍵詞,多的是網友分享如何剛落地紐約就挨了一「刀」的哀號。

親眼見到疑似「喪屍毒品」成癮者:前一秒在路口徘徊,下一秒到車頭「碰瓷」。(點新聞記者蘇婷攝)

在出租車上感受紐約,從機場附近到市中心,從人煙稀少到稠密。進入市區,就開始看到之前在新聞中見過的「喪屍」——吸食過量「喪屍毒品」的人——在十字路口晃蕩。最終,因為塞車,我們還是錯過了新聞中心下班時間,唯有下周一才能取到實體證——他們當天提前下班,且周五不開放。好消息是,經過趕路時不斷的電郵溝通,新聞中心暫時給了我們電子版記者證,這幾天唯有「頂住先」。

對紐約人不緊不慢的體驗,持續到了晚上在街頭拍攝時。由於當天是萬聖節,第五大道滿是奇裝異服的人,時代廣場附近更是人山人海,很多人把自己的車也裝扮得十分鬼馬,停在路邊,任由警車按喇叭驅趕,也巋然不動。直到警察下車上前呵斥,才慢悠悠地離開。在我們拍攝期間,不時也有途人闖入鏡頭,有些人是友善互動,有些人則是粗魯打斷。小小一方天地,形形色色人群,構成對紐約的初印象之一。

當地時間10月31日晚,時代廣場附近不斷有警察巡邏。(點新聞記者蘇婷攝)

至於另外的兩個印象,其一是味。鬧市區之中,大麻味陣陣,不少年輕人叼着大麻煙草,店家也沿街招攬。對於不喜煙草味的我,着實覺得嗆;鬧市區之中,尿味陣陣——這是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從第八大道到第五大道,再到時代廣場附近,十字路口、垃圾桶旁,尿騷味避無可避。不知道究竟是流浪漢把這些地方當作了公廁,還是什麼別的原因,總之對氣味敏感的我,分外難受。

當地時間10月31日晚,記者在紐約第五大道附近多間紀念品點和攤檔見到與特朗普、哈里斯相關的商品。(點新聞記者蘇婷攝)

嘈雜則是另一重印象。從機場到市區,私家車喇叭震天,Rap嘻哈饒舌從街頭響徹巷尾。在市中心,改裝車的排氣管聲轟轟,人力彩燈觀光三輪車的音響不輸私家車喇叭,吵鬧無比。這一刻我突然想念地球另一端的那個時代廣場,同樣的熱鬧,但附近只有叮叮車的悠哉,乾淨、整潔。

寫完手記時,已是紐約11月1日凌晨四點。幾個小時後便有新的採訪工作要開展。或許過了萬聖節的紐約,又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又或許,大選當天,會有「驚奇體驗」。說不準,但期待着。

(點新聞記者蘇婷 美國紐約報道)

相關報道:

(有片)直擊美國大選|特朗普哈里斯對立 美國人會較愛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