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生活|顳顎關節症候群

「顳顎關節症候群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MD)既是一種軟組織發炎痛症,也是顳顎關節出現功能性障礙。(網絡圖片)

文/彭俊耀

人類口腔活動包含了咀嚼、說話、打哈欠和面部表情,而整個頭顱骨之中,下巴是一件獨立組件,活動關節是俗稱的「牙骹」,是頭顱骨兩側「顳骨」和「顎骨」的接合關節,組成了顳顎關節。有別於手肘/膝頭等以固定軸心轉動,顎骨是依靠咀嚼肌以及周圍韌帶軟組織,將其懸吊在頭顱顳骨的下方。關節的接觸點只有一粒波子般大小,在顳骨底部一個稍大的凹窩內滑動。這種極寬鬆的關節設計,讓肌肉主導了下巴動作,不但可以自由地前後左右移動,甚至水平地全方向滑動。

由於顳顎關節使用頻繁加上接連頭顱骨,關節滑動位之間有一個纖維墊去幫助關節滑動,減低咬合時的反作用力,是人體唯一具有再生能力的關節盤組織。但過度頻繁或不正常使用下顎關節,也有機會做成肌肉疲勞或關節受損,而出現「顳顎關節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MD)。TMD既是一種軟組織發炎痛症,也是顳顎關節出現功能性障礙,患者可能會現一些以下病徵:

  • 早上起床或咀嚼時下巴疼痛或僵硬;
  • 肩、頸、耳、眼窩及喉嚨等疼痛,嚴重者出現耳痛、充血、耳鳴、視力模糊;
  • 若是肌肉問題太陽穴可能同時出現偏頭痛;
  • 咀嚼、吞嚥、說話和打哈欠等動作可能受到限制,開合時出現咔咔聲。

雖然TMD沒有明確的病因,經臨床檢查問題可以出現在骨骼關節、肌肉、纖維墊移位或發炎,以下的行為可能增加發病機會:

  • 患有磨牙症會在清醒或睡眠時不自覺地咬緊或磨牙;
  • 長期習慣側睡或俯臥,或躺平時頭部卻長期轉向固定一邊;
  • 不自覺地長期咬緊牙骹或將下巴突出,肌肉保持用力狀態;
  • 教師、客服、歌手、樂器吹奏者等,因持續使力而使肌肉疲勞;
  • 慣性用嘴巴呼吸、咀嚼香口膠,或手指甲、鉛筆等硬物;
  • 因牙痛或蛀牙等問題,長期以單邊牙齒咀嚼;
  • 下巴受撞擊、嘴巴過度擴張、咀嚼肌肉受傷;
  • 關節退化、神經科或風濕科等疾病;
  • 焦慮、壓力、交感神經反應過敏。

由於TMD病徵跟好一些痛症重疊,使到大家在診斷時難找對方向。能夠確認便能對症下藥,物理治療能夠幫助緩解痛症和增強口腔肌肉,保持牙骹穩定:

1. 手法治療:治療師對患處施行關節鬆動手法,緩慢而溫柔地鬆開緊張的關節,以及周邊的韌帶和肌肉軟組織,幫助伸展緊繃的下巴和肩頸肌肉。關節矯正以高速低振幅的手法,鬆弛和恢復顳顎關節的活動功能,同時減輕關節盤的負荷,使關節能夠正常滑動;

2. 超聲導航針灸 (Sonicpuncture):有助增加血液循環,刺激筋膜激痛點可觸發肌肉回復正常狀態; 

3. 激光治療(low-level laser therapy):將激光能量射入人體組織,激活核酸合成,可減低發炎、促進細胞再生; 

4. 神經肌肉訓練:訓練下顎放鬆技巧,使緊繃的咀嚼肌釋放過度的緊張;

5. 針對性強化咀嚼肌,解決左右不對稱肌力;

6. 糾正睡眠和咀嚼等日常習慣,減輕牙骹壓力;

7. 肩頸部和背部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