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漢豪:「北部都會區」項目在自然保育與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甯漢豪在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市長論壇作主旨演講。(政府新聞處)

【點新聞報道】​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市長論壇今日(26日)在山東省威海市舉辦,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出席活動並致辭。

甯漢豪指出,今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題是「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充分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城市發展的密切關係。​她以香港「北部都會區」項目為例說明城鎮化發展並不需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甯漢豪指出,去年特區政府出台了發展行動綱領,目標是重新規劃土地,計劃提供50萬套新房子,創造50萬個新職位。但由於北部都會區擁有豐富的藍綠生態、文化資源以及鄉村傳統,因此作土地規劃時必須在新與舊之間保持融合,也必須在自然保育與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北都內有很多法定古蹟和其他歷史建築,還擁有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她把這些文化傳承的考慮歸納為「點、線、面」。

在「點」的層面,甯漢豪指出,特區政府把歷史建築融入新發展區的規劃中,設立緩衝區、景觀區,打造廣場和休憩空間。這些空間在傳統節慶時可以變成文化藝術活動空間,為非遺文化傳承提供更好的環境場景。在「線」方面,有關部門也會把傳統鄉鎮的歷史建築串連起來,設立文物遊徑,加強旅客的配套設施,完善傳統鄉鎮和新發展區之間的人行道系統和自行車網絡,提升城鄉互動。

另外,有關部門在規劃新發展區時,亦會特意劃定稱為風水帶的地方,以尊重傳統鄉村的風水景觀,滿足老百姓對好風水帶來好運氣的期盼,風水帶同時也可以作為通風廊道把盛行風導向鄉村,可以說是現代科學與民間智慧的結合。另一種「線」是北都寶貴的海岸線,特區政府會把部分海岸線劃定為新的海岸保護公園,亦善用自然景觀發展生態旅遊,為旅客提供多元化的旅遊體驗,也讓當區居民從中獲益。

​甯漢豪表示,在平衡發展和保育方面的措施可以分為「宏觀、中觀和微觀」的層面。在宏觀的政策層面,甯漢豪指出,將把發展和環境保育提升至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透過政府積極的保育工程和措施,補償受發展影響的濕地,也整體增加北都的環境容量。在新發展區的建設方面,有關部門將積極採用「藍綠排水建設」,激活原有河道,提升休閒用地的人均比例。微觀措施則是在規劃每項設施時,都盡可能加入綠化和生態保育元素,包括使用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因地制宜地安裝不同類型的太陽能發電設施;積極發展多元化的水資源,把排放水加工處理成再生水等,增加水資源的應變能力。

甯漢豪強調,香港北部都會區的建設已開始,未來10年是關鍵時期。特區政府會繼續把「城市與鄉郊融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理念貫徹到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中,通過全方位的措施,構建美麗北都、建設美麗香港、共建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