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調|「兩面三刀」的印度承諾值得信賴嗎?
文/上江南
10月23日,喀山金磚峰會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印度總理莫迪,這是2020年中印邊境衝突以來,兩位領導人首次會晤。
在會晤中,兩位領導人同時提到了中國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國、發展大國,中印加強溝通合作、增進戰略互信、互相成就,利於全球經濟復甦和世界多極化。在喀山會晤前夕,中印雙方通過密集溝通解決邊境問題取得重要進展,為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的會晤提供了非常好的前提條件。
中印外交部門說法並不完全相同
筆者注意到,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說法是:「中印雙方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就邊境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目前雙方已就有關問題達成解決方案,下一步中方將與印方落實好上述解決方案。」
印度外交部門表示,已經和中方就邊境巡邏達成協議,印度外長蘇傑生稱:「與中國的脫離接觸進程已經完成」。
本次雙方達成的解決方案是自7年前中印洞朗對峙事件開始,印度持續在班公湖、加勒萬河谷、錫金和藏南等地多個熱點區域挑釁搞事,被中方多次修理教訓後,死不悔改,雖然是冷兵器衝突,但印度死鴨子嘴硬的毛病一直沒改。
中方說解決方案,印方說協議,兩國的說法還是不同,關鍵看印度能否落實這個方案或者印度所稱的協議。
美國對印度承諾幾乎都落空
7年前,莫迪風頭正盛,認為自己天下無敵,在美國承諾給與「胡蘿蔔」的慫恿下,莫迪政府不自量力的不斷挑釁,結果每次都是吃了大虧,而美國給予的所有承諾一個也沒有到位,看看美國口中所謂的印太戰略,至今也沒有看見一艘美國的驅逐艦到印度家門口晃蕩支持一下,美國拉攏歐盟和沙特以及印度一起妄圖複製中國的「一帶一路」,搞出了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已經無疾而終,四方安全對話「QUAD」也只是每年開個會聊聊天,沒有出來一點成果。
筆者認為中印衝突的始作俑者是美國,當年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將所謂的亞太戰略改成印太戰略,拉一個不成器的印度進來,許諾很多好處,結果現在美國承諾幾乎全部落空。深陷俄烏以及中東2場戰爭的美國,已經自顧不暇,哪有功夫再理印度的事?
莫迪會醒悟嗎?
4月份的印度大選,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大敗,他並沒有像過去2個任期一樣取得絕對的政府控制權,只能和其他在野黨聯合執政。莫迪在跌跌撞撞開始了第三任期,如果莫迪做的不好,隨時可以下台。筆者依據今日印度的經濟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預測莫迪如果想下一屆繼續做總理,已經難於上青天。唯一可以確認的是印度的經濟發展已經離不開中國的支持,雖然莫迪政府利用所謂的各種法律(包括新立法律),將在印度投資的外國企業當成水魚,將現金及公司資產沒收,印度被戲稱為「外資企業的墳場」,印度的這樣做法,哪個國家的企業還敢去投資?莫迪政府如果不改變這種流氓的做法,印度就很難再吸引到外資去印度投資了。
筆者認為,莫迪政府在俄烏衝突中,從俄羅斯低價買油,加工後高價賣給歐盟,賺的盆滿缽滿,而歐盟也只能忍氣吞聲。兩面三刀、多方站隊,多次獲利,莫迪這種做法要持續下去的話,已經非常困難。
印度今日達成妥協,也是國際及國內形勢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顯示出善於投機的印度的無奈,以及印度國內面臨的經濟問題如果不依靠中國根本就沒有破解之道。筆者非常不喜歡經常撕毀承諾的印度、靠投機主義獲利的短視,中國是印度的鄰居,中印都是金磚國家組織、上合組織等的重要成員,也是全球南方的有影響力的國家,希望莫迪可以信守承諾,與中方相向而行,而不要像變色龍那樣隨時變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