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播學|採訪現場記者如何提問

文/王妮娜

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常常見到記者提問。2024年施政報告發布後,當天(10月16日)下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舉行記者招待會,先後有五家媒體的記者提問,其中不乏尖銳質疑,有記者問:到底(香港)經濟轉型是轉去哪裏?改去哪裏呢?

提問是記者的天職。新聞報道的核心信息往往來自一手採訪資料。像新聞發布會這樣的提問機會並非所有傳媒都有,大部分情況下,傳媒報道新聞需要記者前往現場搜集資料、核實信息。盡管報道是基於一手採訪材料,結合記者分析判斷,呈現出的「被選擇」的事實,但報道的客觀以及它呈現出的信息要盡可能接近真相,離不開深入採訪。新聞三分寫作、七分採訪。追根問底的採訪是一篇優秀新聞報道的基石。

提問主線是採訪內容的主幹,它服務於報道主題,採訪提綱的設計、現場提問的內容實質上是從不同的角度為記者的報道主題提供多元素材。如果採訪時間很充裕,記者可以通過跟訪,讓採訪對象暢所欲言,往往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發現新的信息值得進一步挖掘,以及獲取生動的細節和人物故事、新聞事件發展的關鍵節點、人物內心真實的想法等等,有助於拓展報道思路。但是大部分情況下,在有限的時間裏要採集盡可能多和報道主題相關的信息,記者就要有較強的採訪主線意識,無論是在採訪提綱的事前設置上,還是在實地採訪中,都要在溝通偏離主題時,及時將採訪的主動權把握在手裏,將溝通重點拉回到預定軌道,以便追問到核心問題的答案,向受眾提供有價值的關鍵信息。把握提問主線在線性傳播特點較明顯的直播採訪中尤其重要。

採訪吃閉門羹,採訪對象拒絕回答問題等等不如意是記者的家常便飯。而新聞工作的刺激和挑戰恰恰在於突破重重障礙,讓新聞事件的知情人回答受眾關註的問題。除了追問到底的正面交鋒,當採訪對象拒絕正面回答問題時,可以採取迂迴法,讓問題不言自明。

著名的記者法拉奇採訪越南總理阮文紹時,想獲得他對外界評論他是南越最腐敗的人的意見,當直接問他時,阮文紹否認了這個說法。法拉奇將這個問題分為兩個有內在聯系的小問題。她先問:你出身貧窮對嗎?阮文紹聽後,動情地描述他小時後家庭的困境。接着法拉奇問:「今天您富裕至極,在瑞士、倫敦、澳大利亞有銀行存款和住房對嗎?」阮文紹雖然否認了,但他也不得不詳細道出他的部分家產。如此以來,阮文紹是否真如傳言中的那般腐敗,還是如他所言並不是奢華,已不言自明。

採訪基辛格時,基辛格拒絕談及越南問題。法拉奇直接詢問,如果我把手槍對準您的太陽穴,命令您在阮文紹(南越總統)和黎德壽(北越最高代表)之間選擇一人共進晚餐,您會選擇誰?在沒有得到回答後,她又把問題分解為,您喜歡黎德壽嗎?在得到肯定回答後,她繼續追問,跟阮文紹的關系,您也作同樣的評價嗎?基辛格的謹慎言辭中,流露出他和阮文紹的關系不能用親密評判。他的回答不難讓人預見美國在越南問題上將要採取的態度。

相關閱讀:

生活中的傳播學|傳媒報道的選題從何而來

施政報告|李家超:本港有5間世界百強大學 歡迎全世界學生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