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聲|特區政府積極全面深化改革 堅定信心努力拚經濟惠民生
文/李聖潑
16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作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後的首份施政報告,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的機制。李家超表示,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結時,特區政府一直以市民為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主軸,以發展改善民生。筆者認為,不論從宏觀還是微觀角度,特區政府的改革都初步取得成效,惟要解決社會「老大難」問題仍有一段距離,以李家超為首的特區政府,必須繼續鞏固成果,改革求變。
增加公屋供應 積極改善民生
回顧過去兩年多,特區政府在不同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果,在憲制責任方面,就完成了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重塑了地區治理體系,落實了「愛國者治港」原則體系建設。改革政府方面,除了改革政府架構體系,重置政策局職能,並由13局增至15局,又致力改革政府文化,以結果為目標,建立制訂績效指標,遇上大型事故時亦會動員政府上下參與救災等,是以民為本的服務型政府。
市民的生活如何,就是量度政府表現的最佳指標,土地房屋作為本港「最難解」問題,在特區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連同「簡約公屋」在內,未來5年總體公營房屋供應量將達189000伙,較上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增加了80%。另外,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筆者樂見李家超在今次施政報告提出進一步優化證券市場、爭取企業上市、設立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籌建第三所醫學院等措施,全力推進改革,積極回應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務求做到「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
「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今次施政報告值得讚許的地方,還包括李家超一如以往關懷青年,不少投身社會工作的青年,都因為收入不足、儲蓄不夠而未能置業,李家超就提出下期開始申請居屋的40歲以下白表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可分派多一個抽籤號碼,另外在白居二市場亦會增加1500個配額,全數撥予40歲以下的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有恒產者有恒心,施政報告的新措施,既能幫助更多青年上車,亦能推動他們為自己的家庭、生活更努力地奮鬥。
注重系統思維 整體出發解難
現時,環球經濟形勢不穩,香港特區以至國家都受到複雜多變的外在因素影響,西方國家要全方位打擊中國,減慢中國發展已成事實,香港過往恒之有效的經濟模式,在今日世界可能已不合時宜。在這個發展、前進的關鍵節點,特區政府在堅定信心推動不同改革之餘,也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注重系統思維,堅持系統觀念,做出系統部署;即是,從整體出發,先綜合,後分析,全面思考,令不同問題從根本、從系統地處理,再由大到小,為每個問題尋找最為圓滿的解決方案。
例如,特區政府在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時,北都會未來5年大約會有6萬個房屋單位入伙,或有超過10萬的遷入人口,如果屆時北都會內的產業未形成,遷入的居民還要到外區上班、上學等,北環線主線以及北都公路(新田段)又未完成或開通,北都會的基建交通配套能否跟得上?內地發展時,不少地區之所以居民一遷入就生活便捷,關鍵就在於積極實踐基建先行的理念,北都會如何做好基建先行、職住均衡,就涉及系統思維以及系統部署。
其他規劃,譬如與深圳一同推動河套港深創科園發展,也是同一個道理,兩地共同發展最難之處,在於兩地有實質的海關關卡隔開兩地,要如何在「一國兩制」下最大限度地激發制度優勢,提升綜合競爭實力和全球吸引力,如何便利兩地園區的人員過境、交流,科學統籌產業以及發展產業的制度規則的高效融合,可能是港深創科園合作成敗的關鍵;特區政府與國家有關部委探討試行創新的便利措施時,也要注重系統思維,從根本去思考,再探索最好的雙贏方案,最理想結果,是兩地最終把合作升華為「港深都會區」。
繼續鞏固成果 銳意改革求變
綜觀李家超今次發表的施政報告,再結合特區政府過去兩年多所作的努力,社會各界都肯定特區政府已經切實踏出改革第一步,在未來日子,則要堅定信心,施政考慮周全,並以突破創新、融合發展的理念,繼續鞏固成果,銳意改革求變。在香港自身,我們要繼續發展好「八大中心」,將香港的餅做大,將香港產業做強;在國家層面,我們則要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加強合作,走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引領世界發展的康莊大道。有中央全力支持,筆者深信,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定會更為璀璨,經濟發展必會更為繁榮,特區政府為廣大市民謀幸福的願景,亦必將會實現!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政協常委、香港工商總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