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馮論政|改革方向定了 公務員是決定性因素
文/馮煒光
今年10月16日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60周年,這是對我國具劃時代意義的一天。自1964年10月16日起,我國再也不怕其他國家的核訛詐。然而大家可知道,這是經歴了多少次失敗、多少次試錯改錯才得來的成就。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斷嘗試、不斷自我革命的精神,令人動容。秉承這優良傳統,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今年7月中旬勝利閉幕後,提出全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這股改革之風也吹到了香港特區。特首李家超在今天宣讀的他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便是以改革作為主軸,且強調是「齊」改革,即全社會包括公務員一起改革,以此來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建未來。
李家超的改革理念是:應改則改,不能為改而改,不能因為改革而革掉香港的原有優勢。李家超也確實做到了,他針對香港近年的經濟不振,提出要建設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改革現時的「香港海運港口局」;加快綠色航運中心建設、推動高增值海運服務;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建設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等。上述措施都是在香港固有的金融、航運和貿易三大國際中心的基礎上進行,是在固有優勢上添磚加瓦式的革新。這個處理充分體現了李家超的改革思路。
要令改革成功,公務員團隊尤其首長級的配合或曰改革,不可或缺。不然空有方向,但執行不到位,改革也不能有所成。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
「公務員須充分掌握國家的施政理念和策略。政府會就中央重大政策、報告等舉辦研習培訓,安排中高級及首長級人員到內地和海外知名院校受訓,培養國家觀和國際視野。」
以及「政府會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和北京、上海、重慶、武漢及杭州開展雙向的公務員交流計劃。」
筆者認為這兩項舉措都很好,但可能要作點補充,使其更具成效。
「中高級及首長級人員到內地和海外知名院校受訓」宜與其升職掛鈎。筆者知道現時有公務員到北京的國家行政學院受訓是為期一年的,這方面特區政府可謂下了大力氣。容許中高級公務員帶薪到京受訓一年,其所屬部門的後勤安排,不容小覷。然而現時中高級公務員尤其政務主任(AO)的晉升,仍然是由退休的政務主任出任主席的公務員敍用委員會來決定。該委員會成員主要是學者或專業人士,且明令不容許立法會議員出任成員。以現時「愛國者治港」的主流趨勢,委員會現時的構成,可能不是最理想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該委員會手執政府總薪級表第26點(59,110元)或以上的人員(公務員)的聘用和晉升大權,但卻沒有列明到內地學習及其成績和心得是重要的參考因素。筆者明白委員會是回歸前成立的,相關法例也是早期訂立的,但以李家超特首的改革思路,是否也可以在現有基礎上改革該委員會,例如由知名愛國愛港人士出任主席及成員,及列明到內地學習的經歴、成績和心得是重要考慮因素。這或許有助香港公務員轉型,成為更具愛國愛港意識、更勇於改革的高效團隊。
習近平提出「治國必治邊」的戰略思想。我國邊境省份的治理,能有今天的成就,殊不容易。故筆者一直倡議香港公務員宜到新疆、西藏、雲南以至青海等省份掛職,深入交流觀摩。這可能較安排公務員到我國發達地區如北京、杭州等地交流,收效更大。當然,到邊疆偏遠地區交流甚或掛職,可能遠較到杭州等地為艱苦。但有時透過一時的艱苦,可能令相關公務員更明白我國得來不易的安定形勢和邊疆地區治理的難度。
李家超的第三份《施政報告》新猷甚多,其透過改革為香港謀發展的誠意,躍然紙上。若李家超能一併改革公務員的晉升和交流機制,這對他改革宏圖的實現,可能更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