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投資移民放寬對樓市影響不大
文/黎岩
香港特區政府今年初推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計劃推出三個月之後,政府於7月提及只對1宗申請作出「正式批准」,情況似乎不甚理想。有鑒於此,有立法會議員呼籲當局適時檢討該計劃,增加計劃靈活性、簡化程式,其中,最直接也最具吸引力的方法便是放寬至可投資住宅物業。特首李家超在今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從善如流,決定將投資移民放寬至住宅物業,惟須投資價值超過5000萬元的豪宅,對香港樓市整體價格影響不大。
當然,從吸引國際資本及人才的角度來看,有關建議確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考慮到對相關計劃感興趣的申請者絕大多數都具有內地背景,且完全是曲線來港,先花少量金錢通過正常或非正常渠道取得第三國如瓦努阿圖的永居資格,再繞道回流香港的客觀事實,意味着對是項計劃感興趣的仍以內地人居多。顯見該計劃若放寬至可投資一般性的普通住宅物業,勢必引發內地私人資本大舉流向香港,既不利於中央致力推動的穩地產去存量的年度施政重心,更加不利於處於特殊時期特定情況下的內地金融市場的穩定,亦極有可能推波助瀾推高本港樓價,從而引發新的社會矛盾。長遠而言,影響本港的市場信心。總而言之,投資移民若然放寬至普通住宅物業,雖然會吸引一定規模的投資額,但明顯地是弊大於利。故此,施政報告提出放寬但僅限於超過5000萬元的豪宅,相信有關限額不會對本港樓價升幅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按照現行的投資移民計劃,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3,000萬投資額不能投入住宅物業,但可以投資工商物業,且需要將其中的10%即300萬投入創新科技行業。
投資推廣署表示,截至本年9月,相關計劃接獲查詢約4000宗,已接獲579宗申請,已批出逾100宗申請的淨資產審查,負責個人入境證件的入境處,則已就逾88宗申請作出「原則上批准」,讓申請人以訪客身份在港逗留不多於180天作出投資考察安排,但暫時未有申請獲入境處「正式批准」。倘如全數獲批,預計可為香港帶來超過173億港元資金,增強香港資產和財富管理的發展優勢。據悉,全數申請者中,近八成來自西非國家幾內亞比紹和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而來自這兩個國家的申請者的絕大多數據說是已經取得當地永居的中國人。據悉,內地人只要花費5萬元即可獲得瓦努阿圖(溫納圖)永居資格。
香港過往曾兩度推出投資移民計劃,入場門檻均比現時為低,而根據當局數據,在2005年至2014年十年間,「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共有逾2.5萬名申請人獲批,投資金額總值約2139億元,申請人中,9成屬已取得外國永久性居民身分的中國籍人士。可見不論計劃有何等限制約束,該計劃對中國內地人士最具有吸引力,最終通過投資移民計劃移居香港的,還是以中國人為主體。當然,從情感心理上講,通過投資移民計劃移居屬於中國下轄的本鄉本土、兼具「兩制」多元靈活自由優勢的香港特區,確實會更有安全感與親和感,並能夠獲得全球超過171個國家與地區認可免簽的特區護照,這也是計劃受國人歡迎青睞的地方。
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超過30萬宗申請,當中近19萬宗獲批。在其他身份計劃持續「大放水」的現狀下,投資移民高達3000萬的門檻,為何吸引力不似之前?
根據計劃,投資移民的適用群體並不包括純粹的內地人士,內地人需要先辦理一個第三方國家的永久居民身份才能申請投資移民,而這些小國的身份辦理時間快速成本又低,申請條件寬鬆,很多內地人會選擇辦理小國身份後,再來參與香港新投資移民計劃。新投資移民計劃無需提供納稅證明,無學歷要求,也無需在香港居住、工作或做生意,只需維持投資即可順利續簽。即使7年後暫未轉永居,也可以申請無條件逗留簽證。
由上述分析可知,新投資移民計劃成效不彰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對投資範圍的嚴格限制,但當局若能從香港社會的客觀現實及國家發展大局的視野做出適度檢視,並非不可行。比如,在繼續保留限制投入普通住宅物業(申請人若然想真心移居香港,亦必然會積極考慮購買住宅物業,至少會租住有一定檔次的豪宅)的同時,取消對其他的投資範圍的種種限制,如不再限定必須有300萬投放到創新科技領域。因為香港的創科行業畢竟剛剛起步,未來發展前景無人能夠準確預測或把握到,相應地風險也確實存在,投資者而言確實會產生顧慮與擔憂,甚至望而卻步。
退一萬步講,若然確實會考慮放寬住宅物業,當局亦可仿效美國、希臘等國投資移民計劃,興建只適用於投資移民居住的高尚住宅。比如,可與正積極考慮出讓部分土地、興建住宅物業以補貼營運虧損的西九文化管理局合作,興建價值動輒數千萬元的超大豪宅,供投資移民者購買,並限定資金來源為非中國的第三方。如此這般,則不會衝擊本港樓市,亦不會影響到內地的金融市場穩定。再比如,可仿效新加坡,接納興辦一定規模的商業實體或家族辦公室達致一定規模的投資者,都可以接納其移民申請。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下,識變應變求變應該成為新常態新思維,對於成效不彰的政策,就應該做出檢討並提出切合實際的改革方案,務求能夠令到政策落地,產生實質效應,否則,政策只能會成為明日黃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