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威院率先引入低場磁力共振 推全港首個一站式緊急中風診治

中大威院率先引入低場磁力共振,推全港首個一站式緊急中風診治模式。(中大圖片)

【點新聞報道】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威院),聯同中國卒中學會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於今年8月引入0.23T低場磁力共振(MRI)技術,使香港成為「一站式緊急中風診治」(Emergency Stroke Unit, ESU)模式在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的一員。

中風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亦是導致成年人永久傷殘的最常見成因。全港每年有逾萬宗急性中風入院個案,近八成屬缺血性中風,即腦血管栓塞。若不施加治療,中風患者每分鐘約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目前,疑似急性中風病人送抵急症室後,中風團隊會先為病人進行評估及診斷,包括翻查病歷、安排電腦掃描(CT)檢查、確定病人中風類型及位置、準備驗血和心電圖,及進行視覺及肢體活動等評估。完成診斷後醫療團隊隨即將病人送往治療室進行緊急治療。

為進一步縮短患者接受診治的時間,中國卒中學會自2024年起牽頭應用低場MRI技術,開展ESU模式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在ESU模式下,急性中風的臨床評估、影像檢查和治療集中在同一間配備了低場MRI的治療室內進行,讓中風患者獲得更快與更直接的治療,改善臨床預後。

中大威院作為香港首個試點,參與為期18個月的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創新的0.23T低場MRI技術能協助腦神經科醫生在短短九分鐘內快速辨別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並評估患者大血管狀況,確保患者在接受影像掃描後即時獲得臨床評估及治療。

因應設計及科技發展,0.23T低場MRI系統相較於目前主流的1.5T或3.0T MRI系統,具有多項優勢:成本較低、佔地較小、安全性更高、無需特殊屏蔽設施、對金屬物品的禁忌較少,且僅需連接標準電源即可使用,大大提升其靈活性。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研究團隊發現,0.23T低場MRI與3.0T MRI相比,在辨識缺血病變方面的整體準確率及敏感度超過96%和97%。此外,對比CT,低場MRI技術能高度準確顯示出較小或早期的缺血病變。這項突破性的低場MRI技術不僅在靈活性上優於傳統系統,更有望顯著優化急性中風的診斷和治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