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睇新經濟|香港成「新消費」戰場 零售業面臨「大洗牌」

文/葉紫翎

高息環境尚未結束,在「新消費」潮流的推動下,近期陸續有零售企業結業,香港零售市場正在經歷深刻變革。

政府發言人表示,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繼續受到消費模式轉變、港元匯率偏高,以及較多市民在暑假外遊等因素影響,錄得按年下跌。

103日,政府統計處公布,8月零售表現遜預期,零售額臨時估計為292億元,按年挫10.1%,遜於市場預期下跌9%,銷貨量估計按年下挫11.8%,亦遜於市場預估跌10.1%

8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佔8%。該月大部分零售均錄得跌幅,其中零售額跌幅最大是汽車及汽車零件,按年挫35.1%,其次是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按年跌24%。另一方面,零售額錄得升幅的類別包括酒類飲品及煙草,按年上升25.2%,藥物及化妝品漲4.5%,至於書報、文具及禮品則升3%

本地零售業危機加劇

在港營運了25年的連鎖藥店華潤堂本月8日宣布,決定於118日關閉香港全線19間分店。華潤堂於其官方社交平台發布的通告指出,因經營環境的困難,公司決定集中資源於創新科技和物業等領域。該決定引發了香港網民的廣泛惋惜,紛紛留言「真的可惜」。

華潤堂成立於1999年,是華潤百貨的成藥部門,專注於中成藥和健康產品的零售。儘管其背後有強大的企業支持,仍未能抵擋零售環境嚴峻的挑戰。

與此同時,「小南國」旗下餐廳「南小館」也宣布將於1013日閉店,至此在香港的10間連鎖店全部結業。根據港媒統計,今年8月至9月期間,香港至少有46間餐飲店舖關門結業。除了地區中小店舖倒閉外,也不乏KFCChateraise、薩莉亞等知名品牌的連鎖店關張結業。號稱全港首個音樂樂園的大型卡拉OKsugar K」開業僅一年,就於上月底宣告結業。

立法會議員、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辦公室主任李浩然對此次華潤堂結業表示遺憾,稱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主要考慮到經營環境和企業策略。李浩然指出,香港的經營環境受租金等因素影響,結業並非對香港市道的看淡,是出於市場環境轉變和網絡銷售的增加,企業需採取更符合市場需求的非實體店和產品專賣形式。

李浩然表示,本地零售業面臨兩大主要困難。其一,市場環境的轉變導致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愈加傾向於通過網絡平台購物,這不僅因為商品種類多、價格便宜,還因網絡消費的便利性。內地零售市場較早受到網絡消費衝擊,行業已經歷轉型的痛苦期,香港零售商可借鑒內地同行的相關經驗。其二,本地零售業還面臨高成本的困擾,尤其是店舖租金。

香港:新消費的戰場

與此同時,內地「北店南下」的浪潮也日漸洶湧。根據食物環境衞生署及網上資料,由去年中至今年6月,至少有42個內地餐飲品牌進駐香港,分店總數達106家。當中手打檸檬茶有30家、川菜餐廳有17家,其他手搖飲料店有15家。其餘的有火鍋、各式中菜、韓式烤肉、咖啡及甜品店等。

香港市場品牌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迎來「大洗牌」。在新舊交替之中,市場份額流向了時下最流行的新品牌,並在下半年持續擴展。例如,「喜茶」在8月連租兩舖,「霸王茶姬」在尖沙咀K11開設首家分店。「農耕記」已在多區開設分店,並在逆市中繼續擴張至將軍澳和沙田。太二酸菜魚也在香港迅速開設多家分店,吸引了不少香港顧客。多個內地新消費品牌進軍香港市場,無疑給本地企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近年來,內地新消費品牌迅速崛起,湧現出大量茶飲、烘焙、餐飲和零售品牌,豐富的商品選擇也成為吸引香港人北上購物的關鍵。根據藍鯊消費統計,2023年內地消費賽道共計融資657起,融資金額約353.9億元,涵蓋休閒零食、咖啡、茶飲、美妝個護和寵物等多個類目。全年共有61家企業上市或掛牌,投資機構對消費賽道的關注並未減弱,品牌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除餐飲品牌外,一些引領消費時尚的內地品牌也積極進軍香港市場,如盲盒品牌泡泡瑪特、潮流網購平台得物、電動汽車品牌比亞迪等。這些「北店南下」的品牌在香港也密切關注消費需求和消費模式的變化,還致力於產品的創新和品牌形象的打造。他們尋求在品牌與消費者之間建立深度連接,以適應香港獨特的消費環境。

此外,越來越多的香港居民選擇跨境前往深圳採購商品,這一趨勢也對香港的零售商造成了衝擊。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香港出境的遊客人數超過了來自內地的遊客。

入境事務處的數據顯示,101日至7日期間,內地遊客訪港人數為121.6萬人次,較去年增加11.6%。然而,同期有178萬人次的香港居民選擇出境消費。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科法斯集團(Coface SA)的經濟學家譚俊譽在一篇評論中說,香港居民出港消費行為繼續給香港本地零售商造成壓力,旅遊業的部分復甦和有所減少的遊客消費額只能有限抵消香港零售商面臨的壓力。

奢侈品市場逐步復甦

除「港人北上」消費趨勢外,內地消費者的消費偏好變化對香港奢侈品、時尚和美容護膚行業造成了打擊。隨着越來越多國際品牌在內地開設門店,如AesopLe Labo等高端品牌已在上海等城市提供更具體驗感的零售環境,這使得內地消費者的選擇不斷增加,不再非出境消費不可Aesop在內地的門店提供個性化水槽服務,而始祖鳥在上海設立的三層「博物館」概念店更是吸引了大量顧客。

儘管如此,香港奢侈品零售市場仍然展現出一定的活力。羅兵咸永道一份報告顯示,香港個人奢侈品市場正逐步復甦,預測本港個人奢侈品市場規模在20232030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4.5%,增至20301258億港元規模,當中增長最多的三大類奢侈飾品為皮革製品、珠寶及腕錶。

Louis Vuitton首席執行官Pietro Beccari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香港正在迎來「第二春」,並強調其作為區域零售中心的重要性。該品牌在去年11月在香港舉辦了首次男裝早秋秀,同屬LVMH集團的Dior2022年還於香港廣東道揭幕了全新的旗艦店。

據統計,疫情後,許多奢侈品牌重新進入香港市場,開設新旗艦店,諸如DiorGucciChanel等品牌紛紛在主要購物區開設新店。就奢侈品消費人群而言,香港依然是全球高凈值人群聚集的城市,財富研究機構Wealth-X的報告顯示,香港超高凈值(財富凈值在3000萬美元以上)人士數量位居全球首位,領先紐約,達到15235位。

香港作為區域零售和商業中心的地位依舊重要,能夠輻射內地、東南亞及日韓市場。自2023年以來,香港推出高才通和優才通等措施,放寬人才入境限制,吸引了大量內地高學歷人才,2023年香港人口增長至749.8萬人,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在跨境旅遊恢復後,內地遊客仍是香港國際旅客的主要來源,但來自東南亞的遊客復甦速度更快,尤其是菲律賓和泰國的遊客已超過疫情前水平。

然而,香港奢侈品市場要留住本土消費客群依然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包括港元持續強勢令價格優勢減少、來自海南和深圳的競爭。目前的挑戰對於行業持份者來說,掌握必要的知識和運營策略對於在這個「新舊」不斷交替的零售環境中取得成功至關重要,對香港而言,或許也是一個重塑零售結構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