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四)|聚焦社會改革 將老齡化問題轉危為機
【點新聞報道】隨着本港人口結構逐步轉變,人口老化問題越趨嚴峻,據聯合國的報告,2050年本港將成為全球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屆時有40.6%的人口為65歲或以上。由於牽涉本地勞動人口和政府福利開支等範疇,社會各界關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的政策方向和具體措施。點新聞網早前訪問立法會議員陳凱欣、陳學鋒、林振昇及鄧家彪等人,分別從基層醫療、長者服務、樂齡科技及就業問題等多個角度提出建言,期盼政府在未來的政策中展現改革決心。
人口老化是挑戰?還是機遇?
對於人口老化問題,四位議員均認為這不僅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遇。陳凱欣指出,隨着人口老化,公共資源的壓力與日俱增。她強調,過去政府的政策往往着重解決眼前問題,忽視了長遠的社會發展。在老齡化衝擊下,本港需要全面推動社會改革,從公共服務整合、社區共融到城市規劃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個「年齡友善」的社會。她提出,基層醫療是重中之重,政府應該加強預防醫療,減少重症患者的出現,又讚揚政府推出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顯示當局對解決基層醫療問題的決心。
鄧家彪認同,人口老化並非單單是挑戰,還應該被視作機遇。他提出了「三高」原則,即「高身心健康水平、高社會參與度和高就業動力」,推動長者積極參與社會。長遠而言,政府要「以人為本」,建立「長者服務處」,統一服務資訊和數據管理,避免各部門之間的資源錯配。他還提出,政府要促進長者的社會參與,讓他們通過義務工作繼續貢獻社會,從而保持充實的生活。這種系統化的長者服務可以增強社會對老年群體的重視,亦能為長者提供更多社會資源,實現多贏。
林振昇則認為,老齡化問題在發達地區很普遍,例如,日本、意大利等國家亦面臨同樣的挑戰,雖然人口老化會對醫療系統造成壓力,但同時是一個發展銀髮經濟的契機。他指出,隨着老年人口增長,長期護理、康健設施、心理支援等需求將驟增,為政府推動相關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及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也讓政府有更多資源去提升各項長者支援服務。
陳學鋒望樂齡科技「平民化」 推展銀髮經濟
陳學鋒關注本港獨居長者問題,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的數字,香港獨居長者超過18萬人,佔整體長者人口的13.0%,「雖然政府過去一直推廣樂齡科技的應用,但這些科技較多集中於院舍和福利機構,對獨居長者的關懷和支持不足」。他建議政府應該推動樂齡科技「平民化」,特別是針對獨居長者的個人安全與心理需求。
陳學鋒續說,現有的「平安鐘」等科技應用主要針對危急情況,認為當局要推動開發更多適合日常使用的智能產品,例如能夠進行健康監測的「智能寵物」等產品。既能解決長者的情感需求,也能通過科技手段監察長者的健康狀況,提升長者的生活質量,從而推動銀髮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鄧家彪倡推電子政務 助力創新經濟發展
鄧家彪指出,本港當前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對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不足,特別是在產業升級和創新轉型方面。他指出,政府要善於找標兵、樹典型,建議當局加強與產業界、勞工界及學術界的合作,以電子政務為主導引領社會創新和經濟發展。
鄧家彪引用他經常關注的東九龍CBD2核心商業區,提出政府要確保該區的經濟產值和產業分布發展戰略可以有效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期望政府在施政報告中能有具體的經濟振興措施,推動整體社會的創新和轉型。
林振昇盼優化友善政策 促進長者就業
林振昇強調,長者就業問題是當前必須解決的社會問題。他解釋,政府近年在協助長者就業方面十分積極,例如自2020年9月起,政府調升了「中高齡就業計劃」下的在職培訓津貼額,及推出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相關計劃反應熱烈。然而,不少企業仍對聘請長者抱有偏見,這種情況需要通過政策干預來改變。
林振昇期望政府能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具體的政策措施,增加長者就業機會,並在工作模式上提供更多靈活的選擇,讓長者能夠通過兼職或彈性工時繼續參與勞動市場。
陳凱欣倡四個新方向 全面改革醫療體系
在人口老化的背景下,醫療體系改革成為議員們關注的重點。陳凱欣表示,政府在醫療方面的經常性開支已經達到1,095億港元,佔整體性經常開支的19%。然而,過去十年,公立醫院的開支增長超過100%,政府必須在現有的服務上進行整合與改革,否則公營醫療服務可能成為財政「黑洞」,面臨崩潰的風險。
陳凱欣呼籲政府應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針對性措施,包括設立新牙科醫學院以解決牙科服務人手不足的問題、規劃新全科急症醫院以應對未來的需求、開設社康車隊,並推動全民健康數據庫的建立、通過新技術如基因檢測和全民健康數據庫來推動精進治療。
總括而言,老齡化不僅是挑戰,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從基層醫療到樂齡科技,從長者服務到就業問題,四位立法會議員都對即將到來的施政報告提出了期待與建議。期望政府作出具體的社會改革規劃,讓本港成為真正宜居的長者友善城市。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