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不缺水的斯里蘭卡遇「水危機」 香港環保署有何「錦囊」?
【點新聞報道】一場不明原因腎病引發的故事(詳見報道《絲路盛放洋紫荊|香港與斯里蘭卡的水故事 緣起一場不明原因疾病》),將香港、內地、斯里蘭卡緊緊連到一起,經過近一年的協力推進,香港環保署7月首次踏入「印度洋上的眼淚」,為致力解決斯里蘭卡水問題送上「錦囊」。
不同以往,環保署代表團這次陣容可謂「鼎盛」,足見重視。環保署署長徐浩光親自率團,帶領水務署、渠務署、漁護署等同事一同參加,讓這次斯里蘭卡人員培訓交流不再局限於水污染話題,可以面向更多方位。「我們通過不同專業範疇部門,直接講給斯里蘭卡政府官員及學者,香港真正是怎樣做的。比如水務署會介紹海水沖廁系統,及全面的水資源管理計劃;渠務署亦會講香港如何利用化學強化一級處理工藝處理含鹽污水,及助力香港淨化海港計劃更具經濟效益;漁護署同事會介紹香港水產養殖特別是深海養殖技術,做到可持續水產作業模式。」徐浩光去年「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一句感慨,如今成為現實。
在首日研討會上,斯里蘭卡中央環境局主席Venura Fernando向內地及香港表達感謝,指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在多個領域向斯里蘭卡提供了幫助。斯里蘭卡的官員去年訪問了香港,目睹了香港多年來在水環境管理這一關乎民生和公眾健康的重要領域所取得的各項技術進步及應用成果,希望斯里蘭卡也能擁有同樣的技術。」
每周一次採樣 保障泳灘水質
與香港一樣,作為海岸線綿長的旅遊勝地,斯里蘭卡一直都是度假者的理想目的地。在保持原始自然韻味的同時,泳灘水質保護對旅遊業非常重要。環保署助理署長楊戎指出,斯里蘭卡在泳灘保護方面的需求,和香港三、四十年前的情況有些相似。上世紀80年代,香港海水污染隨着城市化進程日趨惡劣,「有不少人到泳灘游泳後會出現皮膚過敏、腸胃不適或肚屙等病徵,這都是與海水中細菌及致病微生物含量過多,而又缺乏一套有效的泳灘水質監測和泳客健康保障機制有關。」基於一項由環保署與香港大學醫學院合作進行的大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結果,香港以海水樣本中的大腸桿菌的數量為指標,把泳灘分為四級,以100毫升海水計算,若超過180個大腸桿菌以上水質會被評定為「欠佳」。經過政府多年以來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在淨化海港計劃完成後,成效十分顯著,全港泳灘自2010年至今已連續14年全部符合水質指標,沒有泳灘被評為「欠佳」或「極差」。
讓這套泳灘水質管理系統多年行之有效的,還有工作人員日復一日的堅守。特地帶來採集水樣本及實驗室工具示範的環境保護督察梁凱宇及曾有發介紹,他們每周一次的海灘採樣程序風雨不改,樣本採集後會放入冰盒,6小時內送至實驗室檢測。徐浩光說,海灘採樣示範後,斯里蘭卡方面才知道目前的檢測技術已到達新高度,「十幾個小時就可以出結果,與斯里蘭卡人員交流後,他們都想多要些視頻用來學習。」
贈送軟件優化海水排污
海水水質的優化,也離不開排污管制,這次為斯里蘭卡帶來的錦囊之一,就是由香港大學榮譽教授李行偉團隊開發的電腦海洋排放模擬及可視化軟件「VISJET」。「這個模型可以幫助分析海底污水排放的稀釋情況對環境的影響」,環保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趙遠宏介紹,該模型可以應用在斯里蘭卡深海排放口選址上,根據實際排放口數量、方向、大小,可視化模擬出污染量,從而選擇最適合的排放口,對推動實時水質預測及環境管理有重大意義。趙遠宏指,本港大型基建項目淨化海港計劃,就用了「VISJET」,模擬將維港兩岸的污水用化學強化一級集中處理,再經過優化設計後的排放口排出,以最高效率稀釋污染物。「淨化海港計劃實施之後,停辦30多年的維港渡海泳,在2011年重新復辦至今。」
在斯里蘭卡,地表水和地下水往往受到高度污染,潔淨水資源緊缺。2012年斯里蘭卡僅40%的人口實現了管道供水,城市污水處理率僅為2.5%。「淡水資源無價」,是斯里蘭卡官員在交流中反覆強調的。如何有效處理生活、工商業污水,是斯里蘭卡目前極待解決的問題。香港這次分享不少先進觀念與技術。「重點是先增強節約意識,控制用水需求的增長,同時開拓新水源」,渠務署污水工程部高級工程師潘詠芝介紹,香港從住宅、商業和工業處所收集的污水,每天達285萬立方米,服務全港大約94%人口,在全球都處於較高水平。在污水處理原則策略方面,香港自成一套體系。
潘詠芝分享香港以「污染者自付」原則引入的污水處理服務收費計劃。任何用戶的處所如直接或間接接駁公用排水渠或公用下水道來排放污水,該用戶便須繳付排污費,以用水量為依據,鼓勵市民節約用水。「首12立方米內的用水量,不需要收錢,超出部分收費每一立方米收費2.92元。海水沖廁用水則不需要收費。平均來計,住宅用戶每個月大約給22.9元排污費。」
海水沖廁每年慳兩成用水
水務署高級工程師鄒文龍指出,紓緩斯里蘭卡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海水沖廁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替代方案。「我們已經使用超過70年了,覆蓋全港大約85%用戶,長遠希望可以覆蓋到九成用戶,每年可節省約兩成的總用水量。」海水沖廁並非複雜的技術,海水先經網格過濾後,加入次氯酸鈉(即漂白水)進行簡單消毒,避免細菌滋生,之後通過海水抽水站供應給千家萬戶,剩餘的海水就會輸往鹹水配水庫儲存。對於這項技術落地斯里蘭卡,鄒文龍認為,海水沖廁雖然有一定成本,但對比用食用水或淡水沖廁,其成本一定會更低。「斯里蘭卡政府同事聽完後,都相當有興趣,如果斯里蘭卡海水質素可以接受的話,長遠可規劃運用。」
雖然先天條件優越,可斯里蘭卡的漁業與水產養殖業發展並無太大起色,由於沒有水產養殖的傳統,斯里蘭卡只開發了一定程度上的海水對蝦和觀賞魚養殖。漁農自然護理署內陸水產養殖發展組漁業主任劉德暉指出,斯里蘭卡作為印度洋上的島嶼,漁業資源是十分豐富的。「但本地漁業產量接近GDP的單位數字,目前來看都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水產養殖和捕撈方面開拓和發展程度都還未完全達到。」他這次特地分享香港現代水產養殖模式,例如深海網箱和實時監測系統,「透過這些科技的應用,我們相信對斯里蘭卡業界都有很大的幫助。」
建設水庫或成破局新法
斯里蘭卡有一句古話:「降落在斯里蘭卡島上的每一滴雨水,若是還未曾服務人類,都不得流入海洋。」斯里蘭卡並不缺水,難的是飲不到潔淨水。培訓交流之餘,徐浩光一行深入當地,在斯里蘭卡中部山城康提,考察了位於佩拉德尼亞大學附近、斯里蘭卡最長最大河流馬哈威利河的一處水處理廠,對當地飲用水問題有了新的認識與啟發。「在周邊區域,還有18個這樣的水處理廠,整體感覺斯里蘭卡淡水資源不是缺乏得好緊張」,徐浩光認為,斯里蘭卡雨季水量豐沛時,水質還是不錯的,不過在河流上游的污水收集及處理方面尚有欠缺。他說,「其實以水處理方法來看,斯里蘭卡同香港舊一代差不多,先經過格柵,然後用沉砂池過濾,再用氯氣消毒」,目前香港在氯氣消毒方面,採用電解製造方法,更安全經濟方便。
新發現提供了新思路,徐浩光意識到,如何將夏天雨季的水保留,像香港船灣淡水湖、萬宜水庫那樣,將水資源儲存用於乾旱季節,反而是個大問題。斯里蘭卡官員曾和徐浩光講,最初考慮海水化淡,「但海水化淡好貴,用電量是雨水的100倍,很不值得,而且要供給這麼多人用,就要建好多個海水化淡廠,這樣何不建設水庫?」他向斯里蘭卡水務人員提出,之後或許可以另闢蹊徑:「斯里蘭卡平均每人的水資源比香港多20倍,其實有好多方法可以用,是不是一定要用到這麼貴?還有辦法。他們都好雀躍。所以有時一個意念可能帶來很多改變。」
從簽署合作到親自來斯里蘭卡培訓考察,徐浩光感覺努力有了「一個很大步的推進」。「這也是我們根據『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民心所向的工作,將我們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帶給斯里蘭卡。斯里蘭卡官員和我們說,希望可以來香港做培訓,我們也希望在未來幾個月能夠成事。」
徐浩光還透露,第19屆國際環保博覽將於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為全球業界提供展示最新綠色產品、設備及技術的貿易平台。香港會邀請斯里蘭卡和其他「一帶一路」國家參加,探尋水資源可持續策略,續寫環保合作新故事。
(記者:張芃芃、李昊/拍攝:任青、思明/剪輯:思明/旁白:葉德榮/監製:梁濤)
相關閱讀:
絲路盛放洋紫荊 |香港與斯里蘭卡的水故事 緣起一場不明原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