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生BB獎2萬 一年來成效如何

文/興銀

香港出生率持續處於低水平,且一直呈現下跌趨勢。本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下降至2022年的0.9名這一新低點。同時,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65歲及以上長者佔全港人口比例,將在未來十年內由兩成攀升至近三分之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推行新生嬰兒獎勵金計劃,以鼓勵市民生育嬰兒,合資格家庭只要去年10月25日起有嬰兒出生,便可獲兩萬元現金獎勵。措施生效近一年,成效如何?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該計劃推出近一年,截至上月底已接獲近2.7萬宗申請,已向25,841名申請人發放每個家庭兩萬元獎勵金,合共發放了約5.2億元。

根據政府統計處去年發表的香港生育趨勢數字,香港生育率由1991年每千名女性有1,281名活產嬰兒降至2003年的901名,2012年比率雖回升至1,285名,惟其後再逐漸下降至2021年僅772名。至於活產嬰兒數目,則由1991年的68,281名,降至2021年時的36,953名,估計受新冠疫情影響,故出生率進一步下跌,2022年時活產嬰兒更只有32,950名,2023年全年則有33,288名嬰兒出生,較2022年稍有上升。

而本港婦女的平均實際子女數目,延續過去數十年一直下降的趨勢,由2012年的1.2名(過去的最低點),稍微回升至2017年的1.3名,再下跌至2022年的0.9名,創歷史新低,即一名女士一生只生不足1個小朋友。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沒有子女的女性比率,由2017年的20.6%大幅上升至43.2%,凸顯本港生育率面臨的嚴峻形勢。

為了從政策導向上體現政府鼓勵生育,因此政府推行新生嬰兒獎勵金計劃。惟計劃推出近一年接獲接近2.7萬宗申請,相比本港去年有約3.3萬名新生嬰兒的數字,未見顯著增長。這也實實在在證明了,生育是人生重要決定,牽涉不同考慮,生育率並非單靠政府政策可大幅提升。同時,生兒育女是重要的決定,相信為人父母會充分考慮自身情況才決定是否生育。

不少新生兒的父母直言,兩萬元的獎勵金只能幫補購買尿片和奶粉,實際幫助並不是太大。其他措施包括買居屋可優先揀樓,以及輪候公屋會快些等,對本身已置業人士而言並無幫助,但對未上樓的人士確實有一些鼓勵作用。更重要的是,政府的獎勵始終是一種姿態,顯示對巿民孕育下一代的重視。

有專家學者指出,今年正值龍年,在「龍年效應」及現金津貼加持下,仍很難提升出生率。不過,由於政府去年10月底才公布推出「新生嬰兒獎勵金」,所以按一般孕期為38至40周推算,去年10月開始生育計劃的夫妻,懷孕後最快今年夏天才會生育BB,所以還需要一段長的時間才能檢視計劃有否推高生育率。

有立法會議員建議,下周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除了津貼加碼,政府應檢視其他配套,例如讓生育的夫婦優先獲派公屋。筆者認為,當前形勢下,津貼加碼不符合實際情況。舉例來說,新加坡派錢獎勵生育,津貼高達6萬港元,但鼓勵生育的成效也未顯著。正所謂,部分夫婦不獲津貼也會打算生育,反而政府應着力改善經濟及住屋問題。

同時,減輕雙職家庭的壓力,才有助於鼓勵生育。夫妻雙方如果都要返工,如何照顧孩子成長就是一個大問題。政府能否再提高在職家庭津貼?增加幼兒中心名額和津貼?推展學前兒童課餘託管服務至全港?以至增加社區保姆服務名額等,這些舉措才有助於加強支援在職家庭育兒,並釋放家庭勞動力。

而對於公司或企業來說,推行家庭友善政策也至關重要。有研究顯示,現時有近七成半的香港年輕家庭為「雙職家庭」,加上工作時間長,以致大部分雙職家長都難以抽時間撫養或陪伴子女。若僱主可以與僱員訂立靈活工作安排,給予額外假期,如增加僱員的有薪產假及侍產假、給予哺乳婦女彈性工作時間、自創「便條假」讓僱員出席子女學校的活動,以及提供生活上的支援等等,相信有助提供家庭友善及共融的工作環境,提升適齡女性的生育意願,長遠達至鼓勵生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