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播學|分享內地機遇需善解政策預期管理

文/王妮娜

國家發展改革委罕見在國慶假期加班預告10月8日將召開記者招待會,介紹一攬子增量政策系統落實,進一步打開市場對於中國股市上行的想像空間。傳播的藝術——和宏觀經濟學一樣,正在成為中國政府刺激經濟的重要策略。近期不斷有特區政府官員呼籲本港居民積極前往內地開拓發展機遇,港人內地淘金首先要做足的功課就包括善解內地的政策,形成合理的預期,進而識別機遇。

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預告在合適的時點回應了市場對中國出台財政政策的預期。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國家金管總局局長李雲澤、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記者會齊齊亮相,介紹一系列寬鬆貨幣政策,成功拉動市場樂觀情緒,創下了A股大連漲奇觀:9月30日A股開盤僅35分鐘成交破萬億,為萬億交易額紀錄用時最短;滬深成交額單日突破2.59萬億,創歷史新高;深成指單日上漲10.67%,五日累計上漲30.26%,與此同時,內地樓市回暖。政策制定部門此前其實已輪番發布多項政策利好,但終究在9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以金融決策部門高層集中亮相記招的形式最終組成利好王炸,效果明顯;港股在此後的五個交易日裏亦受益匪淺,展現了政策預期管理對於刺激經濟的有效性。

傳播學中歷來關注信息解碼的研究。信息在經過媒介抵達接受者的過程中,噪音干擾越小,越不容易失真。但即便如此,由於接受者本身價值觀和認知體系的差別,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會影響他們對信息的解讀。現代科技的發達讓預期管理者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了解市場參與群體的預期,以及形成預期需要釋放何種信號。這為經濟政策發布減少預期偏差提供了科學手段。以往的宏觀經濟政策的發布內容、時點更多根據智囊團的建議進行。現在大數據提供了更多樣本供決策者參考,使得政策預期引導更符合信息發布者的初衷。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這些手段的有效性基於「理性經濟人假設」,即假定人的思考和行為都是始終理性的和利己的,並盡可能地使他們追求的目標利益最大化。理性需要基於信息的正確解讀,國家發展改革委昨日的預告顯示,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明天(8日)上午10時將率4名副主任召開記者會,陣容和9月24日金融監管當局出席者一樣強大,這在過去極為罕見。當局重視預期的程度前所未有。

加強官方權威渠道的信息發布公開透明性,有助於減少小道消息給市場參與者預期帶來的不確定性。當市場參與者更加清楚政策意圖和方向,就能更迅速、合理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政策的傳導機制越順暢,政策的實施障礙就會越小;讀懂政策,可以幫助港人在參與內地市場機遇時,更注重長期規劃。不過,樂觀情緒席捲的同時依然需要注重風險的研判。一方面,政策制定層引導預期時,需要精準分析各項政策疊加效應,以免出現片面誤讀;另一方面,投資者也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能孤立想像政策預期,有效搜集真實信息,熟悉內地政策發布的權威渠道,了解政策傳導邏輯,並據此進行分析才能洞悉機遇、合理決策。

相關閱讀:

生活中的傳播學|中國資產大爆發 「龍」緣何受寵

財經觀察|美國消息有望進一步拉高中國資產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