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人大代表續河南行程 了解洛陽夜經濟及文物保護情況
【點新聞報道】特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視察組繼續在河南的行程。視察組由組長馬逢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副組長吳秋北和陳勇等30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組成。視察組一行昨夜(6日)前往洛邑古城,視察洛陽的「夜經濟」和文旅商業綜合體的運營情況,並在今早(7日)視察白馬寺,了解文物保護與利用情況。接着前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了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情況。
昨夜,視察組前往歷史悠久的洛邑古城,考察了當地的文化旅遊商業綜合體的運營狀況。洛邑古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11世紀,當時周公旦在此地建立了都城洛邑,古城的名字也因此得名。它曾是東周、漢、魏、晉等朝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見證了中國歷史的滄桑變幻。如今的洛邑古城,是以北魏時期的洛陽城為藍本,融合了北魏、隋唐、元明清等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風格,重現了古都的輝煌風貌。代表們紛紛表示,走進古城,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盛世,古塔下、小橋邊,隨處可見身着漢服的遊客,即使在夜晚9時,洛邑古城依然遊人如鯽,熱鬧非凡。
陳仲尼表示,河南充分利用極為豐富的中華文化和歷史為引子,提升了整個旅遊業、酒店業、餐飲業以及零售業的服務水準。其實香港亦不是很多市民以河南作為內地旅遊的一個熱門點,建議河南省旅遊局在香港、澳門多作重點推介,吸引更多的港澳朋友到河南各地欣賞旅遊資源,結合文、旅、商以高質量發展推動河南的旅遊業。
李應生表示,傳承創新是往後的方向,洛邑古城,也成為年青人響往的熱點,漢服也成為潮流服飾,不單振興當地經濟、更可引發對中華文化的推廣和熱愛,只要不斷創新,提升素質,深信豫港兩地合作發展定必邁上新台階,開拓新篇章。
在今日上午的行程中,視察團隊首先探訪了白馬寺,深入了解該地的文物保護與利用現狀。白馬寺不僅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更是中國、越南、朝鮮、日本以及歐美等多國佛教的「釋源」和「祖庭」。因此,泰國、印度、緬甸等國政府亦在此投資建造了各具特色的佛殿,使得白馬寺成為全球唯一融合了中、印、緬、泰四國建築風格的佛教聖地。這一現象表明,佛教在中國落地生根後,傳播至世界各地並發揚光大,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姚祖輝表示,在寺內看到有着泰國、緬甸、柬埔寨、印度等國的特色寺院,透露異域風情,顯示了我國佛教與跨國界的文化交流,感受了不同文明間的碰撞與融合。
接着,視察組前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了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情況。該博物館是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專案之一,該遺址被視為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的遺址,被譽為「最早的中國」,有着「6大鎮館之寶」,是華夏文明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吳秋北表示,二里頭夏都的歷史更是我們必須認識學習研究的。中華第一王朝終於在歷代考古專家的嚴謹考證下得以證實了。中國歷史五千年無間斷延綿至今,中華民族發展與時俱進至今仍在進行,而中華文明更可上推萬年是世界最早,這是世上絕無僅有的,是唯一,沒有之一。
吳秋北指出,夏朝在西方「文明」,以至一切精神物質出現前就在華夏大地建中立極,我們不可能不為之驕傲自豪,今天的中華兒女絕對不能再受海盜蠻族國家所蠱惑和侵略,今天的中華兒女更應繼承弘揚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為中華民族和人類文明再創輝煌。
孫偉勇表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亮點不僅具有夏、商周的歷史研究,其獨特的建築設計和歷史文物的展示,配合先進的數字展示技術、給參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博物館的建築設計不僅包含了多種與華夏文化相關的元素,如「鑰匙」、「盤龍」等,體現了二里頭作為華夏文明起源的重要性,其設計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存,建築主體充分考慮了洪水安全的高度。總的來説,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呈現了歷史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同時提供了學術研究與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香港的業界同仁可以聚焦這種古今元素的交叉運用,進一步完善陳列品的呈現方式,提升參觀者的體驗感受。
凌友詩表示,二里頭夏都遺址的重要性,對中華民族來說是一等一的。它證明在四千年前我們已經建立了統一的王國,大禹的王權甚至覆蓋到了廣東、香港、越南等當時被認為是南蠻的地區。我們現在一般都認為秦統一六國,車同文,書同軌,行郡縣制,才是中國大一統的象征,二里頭夏都的發掘,足足把我中華民族的政治大一統往上推進了一千八百多年。我看到這一個遺址和一個文物,心中非常激動。涂山之會及牙璋,證明中國的政治大一統早於周代,更早於秦代,是在夏代。中國從大禹時代開始,便具有政治的一統性和文化的一統性,是「合眾為一」的泱泱大國。
凌友詩建議,我國有關上古史的博物館和歷史遺址,要特別注重發掘中華民族政治統一性和文化統一性的歷史證據,並且要作為一個重要的考古成果,向國民與世界積極展示和宣揚,也釐清許多關於中國疆域和与各族關係的爭議,讓大家深信中華民族是一家,那樣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便更加穩固。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