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慧說法|香港抗戰遊

文/鄭久慧

筆者最近常去窩打老道山,山上皆是老牌宅舍,連便利店都缺,只好到山下勝利道一帶覓食採購日用品,卻不想來了個抗戰史拾遺,發掘到「香港舒特拉」的傳奇英雄事跡。

在何文田亞皆老街與窩打老道形成夾角的三角街區,是昔日葡人聚居地,由20世紀從澳門遷居來港的葡萄牙僑領蘇亞雷斯(Francisco Paulo de Vasconcelos Soares)一手開發,筆者認為有三大歷史及旅遊特色。

其一,蘇亞雷斯在二戰香港淪陷期間,臨危受命擔任葡萄牙駐港署理領事。他抗日立場鮮明,不但讓其兩名兒子參與義勇軍上前線抗敵慘遭日軍俘虜囚禁,他亦利用外交豁免權庇護大量難民:首先將葡國領事館遷往自己位於自由道2號的大宅(現為九龍總商會大廈),方便行事;再利用葡萄牙二戰中立國的身份,為這個規劃完善的葡人社區爭取到日軍不入內侵犯的保證;然後利用社區重視園藝耕作,基本自給自足的優勢,為難民提供庇護所,又組織葡人壯丁在街區要點巡邏,維持治安。蘇亞雷斯最重要的貢獻就是藉領事身份,不顧葡國政府壓力,為受日軍迫害的約600名難民發出簽證,讓他們安然到澳門避難,得以保全性命於亂世,堪稱「香港舒特拉」!

其二,早期在港葡人聚居港島半山一帶,人口增加後逐漸遷往九龍,蘇亞雷斯堪稱環保綠能宜居城市的先驅,認為理想社區應具備園藝綠化耕作功能,盡量自給自足。據報道他在1912年1月的Hong Kong Daily Press建議在九龍半島的何文田發展「寓居於園林」的新葡人社區,在街區規劃方面獨具匠心,設半環形林蔭徑(avenue),增加綠化。「自由道」、「勝利道」、「太平道」等街道名展現蘇亞雷斯的普世人文價值觀,而以其家族及家人命名的「梭椏道」、「艷馬道」、「棗梨雅道」,不僅有異國情調,亦與草木有關,體現出對園林的熱愛。事實上,這個「花園城市」概念至今仍被傳承着,市區重建局今年3月在附近花墟一帶提出「洗衣街/花墟道發展計劃」,不僅有「城市水道」,更打算廣植鮮花林蔭打造「水道公園」,設步行街串連花墟,打造全新園藝購物體驗。

其三,昨天(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9周年紀念日,社會各界無不沉痛緬懷先烈捨生取義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而康文署轄下的香港海防博物館改設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昨日正式揭幕,內有抗戰歷史的常設和專題展覽。然而,筆者翻查政府公報,早在廿年前的2004年6月24日,海防博物館就曾設展回顧東江縱隊及港九獨立大隊的英勇抗日事跡,可見當局在推動本港愛國主義教育時,應積極推陳出新,開發新試點。

香港無處不旅遊,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鼓勵特區政府把握香港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多元氛圍,打造本港成為文旅創意之都,而抗日劇在內地長年熱播,廣受國人歡迎,若香港能開發「抗戰遊」新景點及新路線,定能廣受內地遊客追捧!正如筆者上海同事特地搬到長寧區,望女成龍,希望女兒能考進江蘇路第五小學,繼而升上前身為「中西女中」的上海第三女子中學,因為中西女中曾是「宋家三姐妹」的母校,有深厚的歷史傳承感。

當局何不開發「抗戰深度遊」路線,串聯華洋抗日根據地,包括以新娘潭的烏蛟騰烈士紀念園為中心及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為中心的兩處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文物徑,回顧革命先輩抗日的崢嶸歲月,再到何文田勝利道街區,領略「香港舒特拉」葡萄牙人蘇亞雷斯抗日救人的崇高情懷,不但能發揮本港國際都會的歷史特色,吸引更多內地遊客,亦能團結澳門各行各業逾13000的土生葡人居民,尊重並感謝葡人對香港抗戰及城市規劃的貢獻,使港澳一家更親。

更多閱讀:

(有片+多圖)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明起免費參觀 有這些新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