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網快評|滿懷愛國主義精神 共同守護「我們的家」

今天(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今日的兩件新聞,無獨有偶,都與家國歷史、家國情懷有關:一個是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揭幕;一個是香港「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轄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向社會推出愛國愛港歌曲《我們的家》。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前身為海防博物館。增設「抗戰」內容,是要彰顯香港的抗戰歷史,傳承愛國精神主題,同時蘊含對抗戰英烈的敬意,警醒後世珍惜和平。既有的「海防」主題,則繼續陳述明白博物館所位於的鯉魚門海峽地區,自古即是戰略地點,由此顯示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南大門的守護者,在海防歷史上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香港地處祖國大陸南端,因特殊的地緣政治位置,守護家國安全本身即是香港施行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80多年前的抗日對敵鬥爭中,香港亦湧現出眾多挺身而出、不畏犧牲的英雄壯士,發生過眾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件。這些動人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由於年代逐漸久遠,再不及時發掘,將越來越消散於歷史的煙塵間。因此,對香港這段少為人知、但同樣驚心動魄的抗戰史做搶救性整理和呈現,意義重大而深遠。抗戰主題展廳本身由四個相關主題展構成:包括「聲影說抗戰」、「日本侵華·攜手抗敵」、「日軍侵港」及「抗日游擊隊與敵後活動」。四個展覽廳上方均已增設匾額,以便參觀者辨識及參訪。

此外,明日起博物館還將推出由深圳市文物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康樂文化及事務署等合辦的「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專題展覽,力求呈現抗戰期間由中共領導的東江縱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其中將重點展出對老戰士的訪問和抗戰期間使用的物品,如毛氈、布包等;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借出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現場亦有漫畫家丁聰描述其親身見證二戰期間大批文化名人被營救、秘密撤退內地的作品。這些珍貴的歷史證物,將讓參觀者深切體會到抗日戰士冒着性命危險保護國土、守護家園的英勇精神。

沒有國就沒有家,艱苦卓越的抗日戰爭史,正好證明了這一點。當外敵入侵、山河破碎、國家失去保衛屏障之際,無數的個人和家庭就難免遭遇黍離之亂,感受生活顛沛流離之痛。這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推出愛國愛港歌曲《我們的家》的意義所在:有國才有家,香港是700多萬港人共同的家,國家是全國14億人口的大家,人與人攜手,家與家相連,這才有平靜安穩的家國生活。

這首歌由鄺美雲演唱,旋律優美,歌詞亦真切動人:

獅子山那闕歌,抵擋風雨許多;

患難亦能攜着手闖過;

艱辛亦能共舟,盡力後方擁有;

家,讓未來變足夠。

情繫國家,我們這一個家;

和諧共處,在同一屋簷下;

同步挽手,我們一起去愛護他;

無懼波折,逆境更要自強。

撫古是為了惜今,回顧昔日悲壯的抗日和海防歷史,是要珍惜今天得之不易的安寧生活。當對香港歷史有了更深認知,對那段艱苦歲月有了更真實感受後,才能明了香港在抗戰中作為祖國南大門海防前哨的關鍵角色,真正了解香港在保家衛國中的重要作用。

如同這首《我們的家》歌中所唱:「情繫國家,我們這一個家;和諧共處,在同一屋簷下;同步挽手,我們一起去愛護他;無懼波折,逆境更要自強。」如何「和諧共處」,如何「同步挽手」,如何「無懼波折」,都要有一個共同的精神根基:永不熄滅的愛國主義精神。無論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的揭幕,還是這首《我們的家》的製作推出,目的只有一個,讓市民尤其是年輕一代,深入了解香港的抗戰歷史和抗戰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和平生活之可貴,自覺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期待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將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到香港社會,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貢獻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