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聲|把握「大四喜」好牌 以熊貓經濟促創新變革

香港海洋公園大熊貓樂樂。(點新聞資料圖)

文/陳勇

1999年,香港迎來首對大熊貓安安、佳佳;於2007年,再迎來樂樂盈盈。四隻大熊貓一直深受港人喜愛,是一代又一代港人的集體回憶。他們見證着「一國兩制」事業如何克服一個個挑戰,砥礪前行,亦印證着國家與特區間不可分割的聯繫、血濃於水的情懷。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意義重大,加上23條立法終於順利完成,讓香港能無後顧之憂,全力拚經濟、謀發展,故民建聯在全國兩會及其後人大常委會均多次提出建議,希望中央再次贈送大熊貓予香港,以增強喜慶氛圍,振奮人心。

面對熱切期望,中央亦積極回應,決定再贈送香港一對大熊貓,更有望於國慶前抵港,與港人同賀國慶。雙喜臨門之餘,香港更糊出「大四喜」——盈盈順利產下龍鳳胎。港人與內地同胞均喜出望外,紛紛送上祝福,冀盼他們健康成長。

拚經濟、謀發展是今屆政府施政重心,而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是當中重要一環。大熊貓天性溫馴,外觀可愛,廣受全世界民眾喜愛,吸金能力更是不容小覷。內地及海外不少地方已成功發展熊貓經濟,帶動旅遊行業蓬勃發展。以成都為例,當地推出了多元化的周邊產品,熊貓主題餐廳、熊貓劇院等場所林立,其「文旅局長」大熊貓花花更吸引無數遊客前來「拜訪」——據悉,伴隨每名遊客而來的,是超過一千元人民幣的收益。至於借出海外的大熊貓,往往每年能為動物園帶來數以億計的收入(以港元計算),愛丁堡動物園更藉此轉虧為盈。若香港能善用六隻大熊貓,發展具香港特色的大熊貓IP產業鏈,並創造獨特的熊貓文創、餐飲食品及主題酒店等周邊產品和服務,必能提升香港的旅遊吸引力。

近年政府致力發展盛事經濟,不少盛事於添馬公園及中環海濱活動空間一帶舉辦,早前的黃色小鴨、Teamlab展覽等更成為一時佳話。若我們能打好「大四喜」這副好牌,例如於海邊放置充氣大熊貓,並由政府配合民間力量於添馬公園及中環海濱活動空間一帶舉辦大熊貓嘉年華,相信能彰顯香港特色,更能引起市民和遊客的興趣。負責接收大熊貓的海洋公園亦要積極改善大熊貓的居住環境,給他們五星級的家,讓他們盡快適應,健康生活,早日與廣大市民和遊客見面。

雖然,香港GDP已接近3萬億港元,熊貓經濟潛在收益對整體經濟有一定幫助,但最主要的是,一石肯定能激起千層浪。

誠如李家超特首所言,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期。面對世界變局,我們必須識變、應變、求變,通過自我超越來開創新局面。過往旅遊業受惠於國家優惠政策,能較輕鬆賺錢,但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原地踏步便是退步落後,唯有創新變革才能把握新機遇。但要創新變革,由零到一往往困難,而發展熊貓經濟卻有眾多成功經驗參考,正是良好契機,促進文旅融合,以至起到示範作用,激勵社會各界走上創新變革之路。

近日,海洋公園作出新嘗試,為大熊貓開設了社交平台賬號,當中記錄了兩隻新生大熊貓的成長歷程,大受市民讚譽。期望港人繼續弘揚敢拚善戰能贏精神,讓香港在創新變革之路上,與兩隻新生大熊貓一起茁壯成長。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