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青獎獲獎作品|《生活如詩》——曾宇菲

文/曾宇菲

第十五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高中組 二等獎

「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從記事起,我的生活中似乎就少不了詩詞的影子。在讀幼稚園時,父母就教我記背「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覺曉」等等啟蒙詩。只是當時年紀尚小,大多是囫圇吞棗般地理解詩句中的含意,更多是生硬地背誦這些文句。不過,這牙牙學語的一知半解,開啟了我學習詩詞的大門,讓我在日後得以飽覽其中的深厚底蘊。

兒時,我最大的樂趣就是放假回鄉下老家。家裏有一個院子和幾塊農田,爺爺奶奶靠種地和飼養家禽為生。夏天烈日炎炎,我便跑到溪邊玩水,感受「清泉石上流」的涼意;冬天大雪紛飛,我就窩在爐邊烤火,享受「溪柴火軟蠻氈」的溫暖。有時在鄉間小路散步,站在田壟間能望見遠處郁郁青青的群山和若隱若現的村落,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太陽落山。陶潛先生「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愜意悠閑,在這一刻被我具象化地感知到了。

一次,我想摘院子裏的桂花來做香囊,奈何枝椏太高,我只好撿了一根棍子將它打落。奶奶見狀告誡我:「孩子,『人閑桂花落』,這滿樹的桂花都有它自己的生長規律,等熟透了就會落下來。你看,古人早就把這些智慧告訴我們了。」

原來,人生如詩,詩教會了我欣賞自然、敬畏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奧義就藏在字裏行間。

再後來,奶奶身患中風、臥床不起。望着她健碩的身體在疾病的侵蝕下變得骨瘦如柴,我知道,她的生命之花正在慢慢枯萎。直到一個秋天,她永遠地離開了我。

奶奶走後的幾個月,我們相處的點滴如雪泥鴻爪,經常闖入我的夢境。可漸漸地,她的音容笑貌竟在我腦海中模糊起來,時間的遺忘讓我第一次明白「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的痛苦與悲涼。

原來,人生如詩,而我在生活中品嘗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間百態。

近些年,我的學業逐漸繁忙,升學壓力也時常讓我產生焦慮或自卑的情緒。幸運的是,我的精神世界始終給詩詞留了一隅,而在我迷茫的時候,總能從詩中得到慰藉和開解。當考試失利、遇到困難時,我從仕途受挫的文人身上學到應將挫折視作饋贈,視作曹植目睹洛陽滿目瘡痍後的驚艷詩思,視作姜夔滿載憂國之思的心波明月;當我對未來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到人生意義時,「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樸素讓我領略了平淡是真的哲學。「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讓我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氣,「天生我材必用」的豪邁更是讓我重拾信心。於是,我似乎在這一次次跨越千年的交流中找到了靈魂的共鳴,也就不再受困於當下的一時失意。

原來,人生如詩,無數哲理和智慧在詩中都能找到答案。

就這樣,詩詞陪伴了我十幾年的人生,像導師一般給我諄諄教誨,也像摯友一般給我支持和安慰。海德格爾有言:「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詩歌彷彿已經鐫刻進我的血液,成為我生命紐帶中密不可分的一環。而我無比堅信,我的詩意人生定會如夏花一般絢爛。

相關閱讀

第十四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高中組 一等獎 《我(一名高中學生)與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對話》——何澤欣

第十三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高中組 特等獎《橋》——莊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