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將近!擺脫開學症候群實用資訊話你知

【點新聞報道】漫長的暑假很快便結束,開學是一個既期待又充滿挑戰的時期,孩子可能會感受到興奮、焦慮或害怕,但父母也可能會因為孩子的開學而感到壓力、出現焦慮、情緒低落或失眠等症狀,彼此都易患上開學症候群。本文分享如何在暑假結束後,孩子及父母把假期模式逐步調整回開學模式,擊退開學症候群以及相關實用資訊。

什麼是開學症候群?

開學症候群描述在一段長時間的假期後,重返學校時所面對的環境變動(包含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自己身份變動(升級、不同學習階段轉換)、作息變動等,在適應上可能出現的壓力反應與身心變化。雖然同樣面臨焦慮與抑鬱的情緒,症狀則會因孩子的年紀而有不同表現。

有什麼症狀?

  • 晚上失眠、早上起不了床
  • 不想上課、逃課
  • 情緒不穩
  • 焦慮
  • 抑鬱
  • 頭痛
  • 便秘
  • 肚痛

父母對孩子的照顧

調整作息

許多孩子上學期間必須要早上五、六點就出門,但是假日的時候卻是不到中午不起床的類型。建議家長在開學前一星期,就要協助孩子調整就寢與起床時間,逐步恢復上學作息。

檢查作業

有些孩子習慣把假期作業拖到最後一刻,沒有完成的壓力與擔心,也會造成開學後抗拒上學的主因。趁着假期前的一、兩個周末,協助孩子把未完成清單解決,同時把作業與交代任務準備好。

建立上學期待感

陪同孩子準備新學期的小文具或相關備用品,可增加對上學的正面期待,也有安撫焦慮之效果。

調整活動

利用假期最後一周,讓孩子增加靜態收心的活動、逐步減少電子用品的使用,同時維持固定的運動放電時間,也能讓身體心理調整成比較有彈性與面對壓力的狀態。

預先演練開學

面對新學期會有巨大轉變的孩童,可先陪同孩子了解新環境的狀況、討論可能會面對的難題挑戰,與相關應對處理方法。詳盡的事先了解與演練,就可減少孩子面對突如其來難關的挫折。

避免馬上停學

若孩童上學沒幾天後就開始喊不想上學、要請假休息轉學等。可先了解孩童抗拒或不適應的原因,一邊設法解決時,仍建議盡量維持原本生活模式。避免馬上停課停學,反而容易因為逃避造成持續地惡性循環。

父母對自己的照顧

確定自己需求

首先,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麼。這可能包括自己的休閒時間、與夥伴或朋友的社交時間、足夠的休息,或者只是一些安靜的獨處時光。每個人的需求都會有所不同。有些人覺得自己不知自己需求是什麼,可以先從反思開始:想想過去可能使你忽視自己需求的原因。是出於責任感?或是認為照顧自己是自私的?

設定優先順序

一旦確定了需求,試着為這些需求設定優先順序。問問自己:「什麼對我最重要?什麼能讓我感覺更好、更有能量?」

建立界限

這不僅僅是為孩子設定界限,也是告訴自己何時應該放慢腳步。如果你發現自己整天都在照顧孩子而忽略了自己,設定一些「自己的時間」是很重要的。同時,也可以觀察看看,當有些事情你放手給孩子自己處理時,他們其實可以做得很不錯,也能夠以他們的方式去面對、因應壓力,而不需要總是父母親幫他們。

尋求支援

無論是家庭成員、鄰居、親友或專業機構,尋找可以支援的人,如親友或其他資源。例如考慮加入家長互助小組,與其他家長分享經驗,學習他們如何平衡家庭與自己的需求。另外,除了自己熟悉的支援系統外,若覺得難以調適或自己開始出現更多的身心困擾,也可以尋求心理專業諮詢。

學習說「不」

對於傾向於犧牲自己以照顧他人的父母,學會說「不」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你不必總是答應所有的請求或邀請。給自己留一些彈性,確保有時間照顧自己的需求。設定界線是照顧自己的一部分,這不是自私的表現。當你學會照顧自己,也才更能照顧孩子。

定期自我檢查

每隔一段時間,花些時間評估自己的狀況。自己是否過於疲憊?此時需要調整生活,以更好地平衡你和孩子的需求。若在嘗試一段時間調整後,仍發現自己或孩子,在面對開學這歷程仍有調適上的困難,或是自己的身心症狀變得更明顯,像是失眠變得嚴重,或是煩躁感增多,或是開始用一些不健康的方式(飲酒,過度使用手機,購物等)來調適,也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或親子關係,可以考慮諮詢身心科或心理諮詢專業,以評估與尋求適合你們家庭的協助方式。

(來源:《香港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