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觀|我眼中的鄧小平

鄧小平。(資料圖片)

文/陳安民

筆者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80後,對國情不算很熟悉,對內地的了解亦不如祖父輩。依稀記得在幼童之時,父母以至爺爺嫲嫲,不時會說起「小平同志」,但那是誰,與我們生活有何關係?年幼之筆者當然不知,直至筆者接近初中階段,也是香港回歸祖國前,新聞報道鄧小平離世,說他就是中國政府要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國家領導人,他的角色、輪廓,才第一次照入筆者的心像。

隨着年齡增長,筆者就愈喜歡讀中國歷史。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等,打開了近代中國喪權辱國的日子,在往後100年,國家曾淪為半殖民地,亦曾被大規模侵略,不堪回首。有人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那麼新中國成立後,有份喚醒這「獅子」的,鄧小平肯定是其中關鍵的一人。

即使到了上世紀80年代,英國仍然想繼續管治香港,當年帶着在馬島戰勝阿根廷之勢來到中國的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又譯撒切爾夫人),施展其強勢姿態,以為中國會怯於她們的餘威;不過,她遇到的,乃是有「鋼鐵公司」之稱的鄧小平。面對戴卓爾夫人以「主權換治權」的條件,鄧小平就是「主權問題是不能談判的」,亦即是,中國會在1997年收回香港。

「一國兩制」的構想,正正就是由鄧小平提出,他提到「一個中國,兩種制度」時,當初的對象為台灣地區,之後就以此思路處理回歸後的香港。所以在國家憲法授權下,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為基本法立法,奠定了針對香港的政策方針,繼續行資本主義,繼續行普通法、衡平法等,「馬照跑,舞照跳」,今日行穩致遠的香港,就是因為鄧小平等國家領導當年的堅持,才得以重回祖國的懷抱。

可能鄧小平離世時,筆者真的太年輕,但人愈大,讀歷史,愈發現這位已故國家領導人的智慧。國家要發展經濟、現代化,鄧小平就一手推動改革開放,甚至為了更好地落實改革開放,在1992年,時年已87歲的鄧小平展開南巡,強調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今日為鄧小平誕辰120周年紀念日,筆者認為,大家都應該多了解鄧小平的生平和事跡,因為由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堅持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等,不同的事跡,都與中國以至你我命運息息相關。同樣重要的是,在紀念鄧小平的同時,我們應該學習先賢那種為理想、為國家艱苦奮鬥的精神,沒有當年一眾先賢的付出,就沒有如今強盛的中國。如果我們不努力付出,下一代就沒有更好的明天。國家現時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思所想,最終也是為了人民,我們不但要參與其中,更要以自己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鄧小平有句名言,「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務實、講求結果的作風。在新時代,不論人們來自何方,在社會什麼崗位,除了要問自己「我是誰」(是什麼貓),更應該問自己在社會能做什麼,貢獻什麼(要做好貓)。當國家由受盡列強凌辱,到鄧小平會見戴卓爾夫人讓香港成功回歸祖國懷抱,要實現這種躍進式發展,極度困難;我們再想想自己在生活的困難,能否與先賢相比?鄧小平誕辰120周年,正好告訴我們要不忘初心,繼續助力國家,不斷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事業。

相關閱讀:

紀念鄧小平誕辰120周年|風起南海之濱 潮湧香江兩岸

紀念鄧小平誕辰120周年|「一國兩制」構想是實事求是精神生動體現